浅读孙子兵法之谋攻(十四)——“上兵伐谋”的智慧

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直译:因此,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来战胜对方,最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是实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古代攻城

修橹轒輼(fen wen-),具器械,橹是大的盾牌,可以挡住整个身体的;轒輼,是一种四轮攻城车辆,外面有皮革保护,里面可以藏运几十人,一直推到城墙下,还有其它器械,如飞楼、云梯、板屋等,准备这些东西至少得三个月。

距堙,就是土木工程,就是在城墙外又堆土筑城,也就是堆个土堆出来,高度要和敌人的城墙高,甚至超过,可以在上面和守城的士兵作战;还有其它土木工程,如把护城河填平,城墙脚跟挖个地道进去等等,这些准备下来,又得三个月。

可以说,攻城是个慢活,得把功夫做在前面。如果攻城的将军性格急躁,等不起,会怎么样?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就是说,攻城的将领不胜其烦,实在受不了准备攻城这种等待的痛苦,想要痛痛快快打一场,那就选择强攻,就像影视里看到的一些镜头,步兵密密麻麻的搭着云梯,往城墙上爬,像蚂蚁一样,这就是“蚁附之”。

这样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旦到了“士卒被杀三分之一”,还攻不下来,那就是一种灾难了。

战争是残酷的,尤为残酷的是两军对垒时,不得已之下,使用添油战术,双方杀红了眼,不停的往战场上投送兵力,那付出的代价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古代是攻城,近现代是巷战,都是极其惨烈的)。

这一段我们能学到什么智慧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能靠谋略取胜,那肯定不会选择刀兵相向啊;能靠外交赢得利益,那也用不着出兵啊,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嘛,这里面哪有什么智慧?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兵法中明明写着“其下攻城”,还要那么长的篇幅来写攻城之事,他应该多写写“上兵伐谋”啊。这就是一种战略思维,写“其下攻城”,是在引领着我们计算攻城的成本,也就是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01成本计算。这,是一种智慧。

我们很多人大多时候是不懂得成本计算的,比如,买本书花100块钱,要考虑很久。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过个周末,花几大千都不带眨眼的。

一本好书能带给我们知识的价值,而一天的享受只能换来那几个小时的快感,满足一下内心的野望,长远来看,哪个成本低价值高,三岁小孩都知道,但我们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02从思想源头打败对方。

伐谋,这不是像游戏里面那么简单,要打右路,喊着左路集合,虚晃一枪,然后“声东击西”。当然,这一手用的好在实际中也会收到奇效。

比如美军的“左勾拳”行动,就是召开记者会,说自己要正面即科威特登陆,吸引了伊拉克主力部队陈兵于正面;而美军实际上精锐部队从左翼杀出,即从沙特杀入伊拉克,大败对方。

而伐谋,则更高一级,即敌人有什么计谋、有什么念头,那就想办法破坏他的计谋、念头,让他觉得“此路不通”,风险大、胜算低,条件不具备,就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计划。

就像中医里说的“治病于未然,”这是很高的谋略。当然,你首先得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谋划什么,这又是另一种智慧。

03学会借助外部的力量。

说到借力,可能有的会想到三十六计里面的“借刀杀人”,孙子兵法的“其次伐交”,并不是简单的“借刀杀人”可以比拟的。借刀杀人,它仅是借一把好用的刀,来攻击对方。

而伐交的智慧,我的理解,除了借助外部力量来打击敌方或者竞争对手之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借助外部力量来壮大自己。

当前,很多人都想创业。创业,举个例子,你想开个杂货店,那你把某个小区的杂货店用尽各种方法,都关停了,意味着你就能开一家生意很火爆的杂货店么?不可能,一夜之间关停3家,可能不到一周,又新开4家。

想要自己的杂货店生意很红火,那还得借助外部力量,比如,找到更加物美价廉的供货商,借助他的优质产品,你的创业大计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如何借助外部的力量,那就是要能冷静的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所处环境,你可能的伙伴或竞争对手的状况,要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变化的看待周边的人和事,不同时期不同处境,同一个人可能会对你保持截然不同的态度。

冷静的分析,试探性接触,大胆的判断,果断的出击,或许就能在关键时候,合理有效的借助外部力量帮助自己或打压对手。

文/国学末学,与君分享一点研读孙子兵法的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读孙子兵法之谋攻(十四)——“上兵伐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