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参天大树

出门赏景的话,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愿意看盆景还是更愿意看参天大树,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盆景”。

因为盆景被誉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他们总是在方寸之间,展示出他们优美的身姿以及阔大的意境,每次欣赏好的盆景的时候总是觉得他们造型严谨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真是美到极致。而盆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寸三弯,功在剪扎”。

而参天大树了除了高大的身姿和给人伟岸的感觉之外,就不能给人其他的美感了,所以还是对盆景情有独钟,一看到有漂亮的盆景总是会驻足观赏一番。

可是有时候在观赏之余我会看到这些盆景身上那些刺眼的铁丝、棕绳什么的,硬是使他们弯来绕去的,从而体现出所谓的艺术美。这个时候总是“观赏”的心情总是会受到影响,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的问话让我猛然惊醒,她这样问妈妈:“妈妈,这些树绕来绕去,不难受吗?”这句话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的话一样让人醍醐灌顶,简单的话,只有简单的人(天真的小孩)才能说出来,而我们大人有时反而忽略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想起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些画师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斫其直,删其密,锄其正”让梅花力求迎合人们的审美,而这样作为让人欣赏的美景,确实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但是如果将这样的方式用在教书育人上来,我想可能会让一个个孩子在铁丝、棕绳的束缚下,失去他们的天性,毕竟我们教师不能像园丁一样拿着一把大剪刀将一个个孩子修剪的像公园里的松柏那样齐齐整整,规规矩矩的。

不由得又想起《种树郭橐驼传》里的郭橐驼他所种的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问其种树的秘诀,他只是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也就是说他种树种秘诀就是“顺应树的天性,不妨害它的成长”,而其他的种植者则不这样,要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尚且有这样道理要遵循,而教书育人更是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教育孩子,培养学生,我们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忧之过勤,不能像园丁一样看到有旁逸斜出的枝条都给它一一的剪掉,一天到晚忧心这个忧心那个,要么抓一抓它的树皮看它活得怎样?要么摇一摇它的枝干看它的跟是不是稳固,就这样孩子的天性一天天就被消耗殆尽了。

人的成长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是说我们摇一摇,抓一抓,捆一捆,绑一绑就行了,遵循孩子的成长天性就好。因为那样长成“盆景”固然好看,但总是看到他们被捆绑的身姿,心里总是感觉有些许的不舒服。

再看到盆景和参天大树时,盆景曼妙的身姿很是吸引我,但看看路边的参天大树,心里顿觉舒服好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盆景与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