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大二时,不如早早做好讨饭打算

当你不够优秀的时候,朋友圈再广也只是朋友圈而已。

图片发自App


六六在《只有岁月不我欺》中写:与其成年以后悲叹世界残酷,不如早早做好讨饭打算。

“讨饭的能力,要从小培养,不仅仅是认得几个字,会算几道题。”

在大二伊始,读到这样的话,感触挺多。

开学那天见到室友,内心欢腾雀跃,但又不止于此。仿佛一个多月不见,她们明显不同了。

其中一个说,暑假在家闲着没事玩上了游戏,开学一定要戒了。

另一个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从小到大听了无数次,这一次我却难得地感同身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再是口号了,是一件必要的事了。


图片发自App

2018的夏天不声不响地溜走。

部分新生已经开始军训,迷彩服自带光环,好像在宣示他们是新力量。

班会上,班主任说:“恭喜你们成为学长学姐了。”

当我们还活在自己编织的少年梦里,还沉浸在“我们是大一小萌新”的懵懂气息里,大二早已启程了。

一年以前,我绝对绝对不会想到,大二要面对的,是潮水般的紧张感,压迫感。

大一大二不就隔了一年吗?

是。但大一升大二,与初一升初二,高一升高二的感觉大不相同。

以往的“升级”的确会带来更多的自豪感,毕竟能晋升为一所学校里那部分有资历的人了。

而大一升大二,意味着你离学生时代的终结近了一步,离独立近了一步。

好怕听到“职场”,“工作”,“房子”,“车子”,“婚姻”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啊。

学校这个象牙塔真让人迷恋。

而社会貌似很复杂,生活貌似有点艰难啊。

图片发自App

突然间,我明白了往日谈话里他们所有的深意。

一次旅游体验,结识了几个学长学姐。

那时我大一,学姐以“过来人”的身份和我说,好好学习才是王道啊。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她就不折腾那么多了……不过把更多精力花在实践上,也多少有收获。

学长A大三了,他和我说:“大二是最美好的阶段,比大一自由些,又没有大三大四的紧迫,要谈一场恋爱啊。”

我扑哧一笑,遇到“两情相悦”的概率简直比中彩票还低。

我说,还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

他说,他已没了这些心思,大三压力太大了,要学的东西太多,还有好多事没做。何况曾经经历过了。

另外一个其他院校的学长B大四了,他说毕业想去上海,杭州太“养生”了。回看大一,他说感觉自己没做什么,一晃时间就过去了。

到了大四,扑面而来的压力,让他再没有精力去考虑其他,只想好好学习,提高技能,多增加实习经历。


图片发自App

他们和我说这些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只能尽力去体会。

不亲自经历,大概永远不知道水有多深火有多热。

如今大二了,身后隐隐地有一股力量在推着自己前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说:你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

核心竞争力该是怎样的呢?

最好是自己热爱的东西。

近日于正在上海大学做了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享。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觉得一定要把工作和兴趣高度结合起来。”

《延禧攻略》开拍前,他花了三四个月去研究布料,绒花等工艺,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戏剧的热爱。

对一样东西有一定的兴趣,才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此才有可能在一个领域做得比较出色,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发自App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我觉得那是针对于少数人的。

对于普罗大众,更加实际的是,练就技能要趁早,提升自己要趁早。

学长A说,他很少花时间社交了,只有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打开微信。社交累,且无用。

当你不够优秀的时候,朋友圈再广也只是朋友圈而已。

最好的资源不是你交了多少多少朋友,认识了多少多少厉害的人物。这一点也不值得骄傲,更不是炫耀的资本。

你的王牌始终是你自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一大二时,不如早早做好讨饭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