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逍遥游》题解

《逍遥游》这一篇可说是庄子整部书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文字了,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曾经倾慕于文中透露出的境界,逍遥被理解成“自由”、“脱俗”,在文学艺术世界,逍遥更是被演绎成浪漫主义的同义词,传统文人的身上散射出来的风流不羁更是深受了庄子的影响。

从训诂角度来解释“逍遥游”三个字,会发现庄子这个题目的意义同一般的理解不甚相同。“逍”这个字等于“消”,也就是消除。“遥”意为远。最难理解的是“游”,这个“游”正是庄子处世的态度,是庄子思想关于如何协调统一世出世间的关键字。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决定了去过怎样的生活。中国的儒道佛,其本质是使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存生活的环境,人生即是我们自己的身心。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东西方的哲学都没有停止过探讨。中国文化里面贯穿着一个核心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所谓的“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是直到文艺复兴前后才兴起的,中国文化传统很久以来就是在做“人的学问”。儒释道这三大思想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身与心的关系,明了这几桩事之后,我们就能够确保自己有一个觉悟、圆满、幸福的人生。

什么才叫幸福?绝大多数的人将幸福建立在财富、地位、名誉之上,但仍旧不感觉得到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里的满足,健康、平安、快乐才是幸福。可是我们为什么从不知道满足,为什么不快乐?原因在于人的欲望。要获得内心幸福感的增长,就必须要相应地减少使我们不快乐的因素。人活一世,不可能完全没有了欲望,除却温饱所需,还需要有种种事物来充实自身。如果人人只是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这个世界绝不会有如此多彩多姿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欲望的驱动作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是欲望积极的一面。但是人的内心极容易失控,容易陷溺在欲望里面,庄子深刻洞察了人心,所以他说要清心寡欲,要虚心静虑。并不是说人类再也不要搞发展,不进步了,而是要学会控制欲望,让人与社会保持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就个人来说,现实的诸多烦恼导致我们远离了幸福。如果不能从中觉悟过来,人生则唯有盲目与困顿,会沦落于沮丧悲观之中,最终痛失人生的价值。佛教与庄子都强调,人生与人心是正相关的。中国文化所讲的心,就是东西方哲学、宗教所指的本体,它是宇宙的终极真理,是一切存在的来源。中国文化不仅是“人学”,也是心学,不是单纯的理论哲学,更不是毫无实用意义的玄学。佛教说人生的本质是苦,痛苦的原因可归结为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心地本来是纯净的,本来明澈而没有纤毫的染污,所谓的烦恼全是后天形成的。因为这些东西障蔽了真心自性,使人的智慧得不到发挥,终其一生都是虚妄心在作用,所以我们会有种种苦的感受。佛教就是教人断除过度的欲望,把知见由妄想、分别、执着所形成的错误颠倒的世界观,转变成为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的思维观念,佛教叫做“正知正见”,在此正知正见的基础上获得正觉,最终解脱现实的苦痛。这种解脱是精神、心灵的,而不是单纯意义上身体逃开事物。对比佛教而言,庄子并非专以出世为目的。庄子眼中的世界是道生成的,世间的万物皆是道在现象层的体现,而修道是要在人间世上以道的形而上品质,享受形而下的生活。人只有顺应道,不排斥和逃避来自于天道自然的法则,比如生老病死。庄子热爱生命,他用豁达洒脱的心境真诚地拥抱万丈红尘,但他不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有任何贪恋。庄子处世的态度就是“游”。就像是在这人世做一场游戏,对过程和结局都不计较,但这样的人生态度不是游戏人生的得过且过、放纵任性,庄子始终保持着对道的敬畏,让真实的生命自在逍遥。

“逍遥游”三个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庄子思想的境界,“消”掉生命的负担,抛却束缚自我的桎梏,让内心如苍穹和大地般辽远而广阔,乘御在万物之上,游走人世却不为富贵、情感等浮云遮蔽心灵的智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庄漫笔——《逍遥游》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