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读书

阳光恰好的下午,等待一杯清茶的时候,我也来献丑谈谈读书。

心痒在网上调研的时候,都说 Kindle 适合有深度阅读习惯的人,如果自己不想读,指望它来帮你培养阅读习惯,多半是不行的。我问自己,我属于哪种?答不上来。既然读书我想是件高尚的事情,那么就姑且当我是爱读的——谁不希望自己更高尚一点呢,对吧?

拿到 Kindle 的时候,首先下载了丘吉尔的《Mémoires de guerre》(战争回忆录),事实上 Kindle 就是为它买的。这是本有故事的书,在法国四处逛的时候,处于让自己变得更高尚一些的目的,我喜欢去各个城市的书店看看。这段时间各地书店的入口处都是一片大红,当然不是为了讲咱们的主义,而是下面这本书:

丘吉尔 《战争回忆录》.jpg

丘吉尔的智慧和激情我都很佩服,毫不怀疑,最近还在热映的《敦刻尔克》里看到他的名言。可是问题来了,我知道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也是写过一本《战争回忆录》的,并且由于出版时间的邻近,叙述高度的类似,他这本回忆录一直和丘吉尔的并称姊妹篇。

戴高乐 《战争回忆录》

我当时知道的区别仅仅是后者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问题在于这里是法国呀?骄傲的法国人怎么能容忍海岸对面的领袖作品霸占自家的书店橱窗呢?出于好奇我到亚马逊下载了样章,很快被迷住了,进而入了书入了 Kindle。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由来。

谈读书,首先是读哪些书。那么现在空空的书库就只有这么一本书,这是不行的,我开始上网找书。细细想来,我读书算是挑剔,很多类书都不读。第一类,书名不够体面的。体面是个很宽泛的词,具体说来,首先是形如《XXXX 那点事儿》这种书名我不喜欢,它多见于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可我觉得它对历史或是现实不够尊重。我并不反对把复杂的故事或道理简单地讲,可这类书名,总觉得像是说话时的“ XXX 不就是 XXX 嘛”一样句式的轻视,我想对于历史我们都应该是谦卑的观察员和学生,的确有的人是有可能做出比一般人更好的分析,但是这样看穿一切的口气,我不赞同。稍改一字,变成《XXX 那些事儿》效果就好得多,有拉家常的亲切,但是不再有轻视的意味。然后是《你 XXX》的说教式的书名,应该说我是一个不太迷信权威的人——或者更确切的说我不迷信不够权威的权威,怎么解释呢?假设贝多芬出本书说《你应该怎样作曲》,那我确实不敢有意见,然而他倒似乎不像会出这样的书。而现在市面上用这样的书名的人,我就不敢恭维。很少有真正的泰斗大家,那你们告诉我这,告诉我那,谁来为我听信你们故事的后果负责呢?其他的不体面书名例子还有很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只要书名让我反感的,一概不读。

第二类,作者不够正式的。这其实有点冒犯的性质,我甚至不太敢说。不过没事,都是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读书可以算是一种消遣,但是时间却远非可以任由我们挥霍的财富,所以我总希望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提升。所以我不怎么读当代的尚未出名的作家。我不否认他们之中会产生优秀的作品,可是我相信经典的作品对我的裨益更大,或者说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的其他作品对我有所裨益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有限的时间只希望花费在已经获得一定评价的作家身上,或者对于一些更技术一些的书籍来说,权威的出版社往往可以弥补我对作者了解的不足,出版社本身就为作者背了书。比如编程书籍方面的 O'reilly 出版社,以及大一大二在交大时查阅教科书喜欢清华大学出版社。我相信这会让我错过一些我所不了解的优秀作品,所以看到一本新的书的时候有时候会去查查资料,而对于实在还是错过了好书,只能说它们我是为了在这个广阔的知识平原上获得知识质量有所保证而做出的必要的牺牲吧。

Learning React Native

这是我主要拒绝的两类书,它们涵盖了大部分我不认同的作品。其他还有一些小类小种,内涵不多,我也不再在这里徒增篇幅。总之来说,这是我对读什么书的选择。非常个人,还算坚定。

谈读书,还要谈谈怎么读。首先从环境来讲,从小时候听的佳作,长大后看的摄影,甚至 Kindle 的启动画面,人们似乎总喜欢坐在树下读书。不管是黑暗星空下一个人影相伴一个书影,还是“捧一本古书,品一杯清茶”,想来都浪漫至极。可我却偏爱于窗前。小学课本上的一副插图在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

《珍珠鸟》

多么和谐的画面。我喜欢在一方书桌前,面前巨大的窗户能够允许开阔的视野,让我的思维能够跟随我的目光一起向前跳跃落到窗外的草地上,和那里的野兔一起捉个迷藏。非常庆幸的是其实这正是我目前目下的景象——我可能是走神了——其实真正读书的时候草坪毫无意义,重要的是阳光——所以大窗户其实是没有白费,从这点上来看,怡人的环境依然对读书有着不小的影响。再从听觉上来讲,安静难免寂寞,我曾经尝试过神乎其神的所谓“白噪声”,可惜的是我觉得它还是噪声。后来在《LA LA LAND》的帮助下我找见了爵士乐,发现了一个沿用至今的网络电台沿用至今:

Au'ljazz

这个地址是 http://au-ljazz.playtheradio.com/ 的页面能在不知不觉间把你的小空间变成一个更加优雅的地方。它纯粹的干净的音乐让我的大脑不管是吸收内容还是产出内容的过程都更加愉悦。

终于来到打开书的这一步,从书的层级上接着谈读书。我囫囵地吞过许多枣,至今都多少忘了他们的味道。我想书应该被归为四类:首先是正在读和将要读的书,这是每次读书的时候都应该去的地方;第二是归档,书读完了就应该来到这里,可以是作为对读过的书的纪念,也可能是留待许久后的查阅;第三是收藏,我在这里把它命名为了“常读常新”,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它们,这里也是读完了的书,只不过用处更大,亦或是喜欢之感情更深,所以需要不止一遍地研读,更普遍一点地说也就是需要精读的书;最后一类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书,这里是推送的一些日报和杂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替,用来打发一些碎片的时间或是工作学习间隙读不进去大部头的片段。

我的 Kindle

这样的安排让书从我的大脑里分流,流到它们真正该去的地方。本来也许还该谈谈打开书之后怎么读书,可是书的种类何其多,书的内容何其多,每本书的读法又大不一样,茶喝完了,壶里也凉了,我想我也该在这里停笔,去品一品别的味道。

谈读书,谈的只是一些自己的理解,希冀的是寻求一丝共鸣。那么在这里再推荐一本最近的好书《带一本书到巴黎》,在法国想在巴黎深度游玩或想来法国旅游的朋友或可一读,或许能看到巴黎的壮美历史是怎样展开,又怎么样地启发我们或旅行或前进的脚步,从书中找到对我们现实决定的启示,我相信这就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吧。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