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旗育儿成长记038:不可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

每天分享育儿成长心得,记录生活点滴,感悟人生真谛,与君共勉!
生活:
和爸妈通了视频,老妈说她本来不回老家的,现在还是想回去住段时间。想起以前我哥问我妈上海好还是青岛好,她说还是老家好。哈哈!老人当然喜欢自己的老窝,能回去就多让他们回去住住吧。

我妈聊起村里很多年轻人去市里买房子了,很少有人再在村里盖新房子,在外面打工挣了前就去城里买房。或许这就是现在的发展趋势,农村的想去城里,小城市的想去大城市,大城市的想去国外。想起那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总会追求更丰富的体验,更美好的生活。

现在有一些长期在外的人不再种地,农村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也是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记得前年暑假回老家和初中同学小聚时,有位当老师的同学说,她班里有个孩子,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学习很费劲,看着他说一下就写一下,不说就不做,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她感到很无力。

“留守儿童”也是这些年来所关注的话题,想起我有个远房表哥曾多年在北京打工,后来有天他无意间看到外甥女本子上写的一句话:“爸妈不在家的日子,心里空荡荡的。”那时外甥女在读初中,她弟弟还在上小学。

表哥开始想挣钱为了啥,还是回来陪孩子,等孩子大了再出去,于是他和嫂子回到家里,当时小外甥就对他们说:等我考完大学你们才可以出去。如今,外甥女已经大学毕业,今年外甥也高考完毕,他们这才又去北京打工。

曾经听说我们村里也一个初中男孩,开始逃学到网吧打游戏,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在外地长期打工的爸妈也回到家里,孩子很快回到学校,如今也已大学毕业。

感悟: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如果离得近经常回去看看还好,如果很长时间都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是有很大影响的,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都容易缺失,便没有学习的动力。有条件还是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祖辈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

育儿:
茗茗下午要去图书馆做志愿者,他也是第一次参加。他又要骑车去,我说气温37度了还是乘公交吧,先生担心他中暑也强烈反对,茗茗还是坚持要骑车。

我说乘公交的话我可以赞助路上买吃的,还有盐汽水,前面他提到盐汽水,骑车的话就没有赞助,他说不要赞助,还是骑车。

看他骑车的愿望这么强烈,我想如果把小宝说服在家,那我可以骑小黄车陪他去呀。于是我便对小宝说:“你还是在家吧,那里的书你也不喜欢,天又这么热,我送哥哥去了就回来。”

小宝答应了,于是我对茗茗说:“走,骑车吧,老娘陪你去!”我们便出发了。

路上他骑人行道,我在马路上骑,看到我比他快一点他就会用力蹬超过我。看茗茗骑车的逍遥,心想:难怪人家不想乘公交,乘车哪里会有如此逍遥自在。

一个人骑单车我也感到一种轻松自在——那是自由的味道。让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骑车上班,终于不用给家里要钱,可以自给自足了,骑车上班时真是感到“春风得意”,感谢茗茗又让我回味了那份自由自在的感觉。

回来时天快下雨了,我们骑得很快,他说累得感觉腿都不在了一样。哈哈,我说这也是难得的体验,不让你骑你坚持要骑。

今天出去玩还说不骑车了,昨天骑得太累了。

感悟:当孩子坚持要做一件事时,在可控范围内,与其反对不如尽量去支持,让他去体验,在体验中经验。孩子到了青春期,越反对他越坚持自己。与其打压,不如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他创造尝试机会。

学习成长:
读《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收获:
有的家长会对青春期孩子的突然变化感到难以接受,比如不喜欢跟大人外出,事事有自己的主意。

事实上这是孩子长大的表现。李中莹老师在第47页谈到,孩子在10~12岁间会有个重要转变,与他的大脑发育有关,他们开始向甩开大人的手。

13~14岁可以说进入“准大人”阶段,开始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愿只遵从大人的指示。不再顺从,按自己主意行事都是在为“准大人”期做准备。

感悟:面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需要随着转变角色,放低自己,了解了孩子要“做自己”的特点,便不会被他们的情绪化所吓倒,多做孩子的朋友,遇到问题平等地商量。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悟或触动吗?欢迎留言!欢迎更多交流和碰撞!

背景资料:
茗茗:十岁男孩,开学小学5年级;小宝:四岁半男孩,开学幼儿园中班
作者刘栩旗:在心理学领域摸爬滚打15年,一路学习实践、反思和分享,坚持带着觉察和孩子一起成长,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栩旗育儿成长记038:不可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