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面纱》


《面纱》这部小说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5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和一个叫“湄潭府”的地方。女主人公凯蒂·费恩因为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通奸,被丈夫瓦尔特(细菌学家)发现后胁迫她去了霍乱横行的湄潭府,最终瓦尔特不幸染病死去,凯蒂回到香港,重投查理怀抱后羞愧不已,最终回到英国和父亲和解,并和父亲同往巴哈马群岛生活。

从《面纱》一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表面漠然中立的叙事者背后的模糊性和矛盾性:作为帝国叙事的一分子,作者的面纱之下隐藏着东方主义的政治文化观。作为一个关注人性的个体作家,他的面纱之下隐藏着他对爱的怀疑和渴求、对人性的嘲讽和宽容。

女主人公凯蒂是生活于伦敦名利场的一位富家小姐,她容貌娇美,但精神空虚。她向往爱情,但爱慕虚荣。她待字闺中,但处处受到母亲的责备与“逼婚”。面对这种种“危机”,她决定给自己的爱情来一次“历险”:匆匆嫁给了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却深爱着她的医生瓦尔特,并随其来到了香港。

冲动的历险为其婚后的出轨埋下了伏笔。婚前,凯蒂对幸福美满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但丈夫的刻板严肃、疯狂工作和乏味无趣,使她顿觉寂寞、孤独和失落,不久就被花言巧语、生性多情的有妇之夫查理·唐森俘获,坠入婚外情而迷失自我。奸情败露之后,丈夫的疯狂报复、情人的无情冷落和自己的无限悔恨使凯蒂再次陷入了人生的危机。无望的她决心再次历险:陪丈夫奔赴霍乱肆虐的偏远山村——湄潭府。

在湄潭府,凯蒂经历了绝境下的自省,看清了查理的虚伪,体验了修女的博爱、无私以及对信仰的坚定,得到了宗教与道德的救赎,亲历了丈夫的死亡,彻悟了他的博爱与爱情的狭隘,遭遇了与查理的欲火复燃,经历了对情感本能、人性污点的幡然醒悟,坚定了追寻自我的意志和决心,最后她毅然踏上回家的路,重新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小说《面纱》是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依据毛姆在该书序言中的说法,该小说的灵感有两个出处:一是他去意大利时读到的但丁《神曲》的《炼狱》篇中一个情节: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因丈夫怀疑她出轨,将她带到位于马雷马的城堡,期盼沼泽的毒气将之毒死。另一个说法是关于毛姆在旅行途中听说过的一个在香港的英国女人的故事。以此为蓝本确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面纱》由此诞生。

小说《面纱》展示了爱与责任、背叛、觉醒、救赎等主题。在毛姆的这篇以东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里,他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从外视角的选择性全知角度来进行叙事、探讨了由于“冷漠”所导致的“背叛”和“救赎”的这一主题。他对于小说真实性的要求,以及极力想避免无关事件过于细致的描写,他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有限的全知外视角,精简了小说的内容,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因为全知叙述者见证了故事的发展又置身于故事之外的矛盾,使得作为全知叙述者的身份,还是难免会受到读者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但是毛姆所塑造的旁观者的身份,没有掺杂任何个人对于故事人物的评价,只是将本来面目呈现给读者,也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对于凯蒂个人心理变化进行了客观的叙述,至于对于人物的评价也留待读者自己来评说。

2005年,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由约翰·卡兰执导,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列维·施瑞博尔、黄秋生和夏雨等主演。这是一本好书,同时也变成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值得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