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致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请问你还在吗?

各怀故事的小街道

(ps:第一次写手稿,文笔不太好,真实想法,如果有误请多多指教)

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着激情与期待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游客还是以往的多,来来往往。各试各样的店铺,店主吆喝着叫卖,拥挤的地铁人潮涌涌。滴答滴答的红绿灯来回交替地响着,斑马线上人们紧凑而快速的步伐不失当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满大街的茶餐厅,几分钟内吃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这里的人们压根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慢下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顿美味的午餐,以至于大多数的茶餐厅都不会给客人发放免费的Wi-Fi。老广独特的饮食文化悄然发生着改变,例如以往的早茶文化,端来一壶茶,点上几笼点心,一边说笑,一边谈天说地,静下来享受美味的早餐。这一场景逐渐变成了老人们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对于仍在工作的年轻人们是多么奢求的事啊!

在这寸土寸金的香港,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或者是小朋友,他们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烦恼与压力。有多少商铺老板因为地租的昂贵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意而转换工作。这里的地价更是一涨再涨,并不是每个人,每家店都能承受这地租。渐渐的,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手艺活也随之而消失。

我拿起相机,漫步在街道上,各式各样的小巷都不一样,似乎每条小巷里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和印记。我怀着好奇心,每条巷子都探索着走了进去。有的是某饭店的后厨休息的地方,有的是菲佣们每周一聚的秘密小基地,有的是推着小车收破烂的叔叔阿姨们堆放东西的地方,有的是商铺杂物的存放地。

我去的时候还比较早,大概是上午10点左右的样子。上图应该是昨晚供应宵夜的“大排档”刚收工不久,桌子和椅子杂乱而有序地摆放着,路人形形色色地走过,都会不禁瞟上一眼。虽说是吃大排档的地方,你很难会看到垃圾和食物残渣弄的满地都是,因为这里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遵守着规则。

理发老师傅亲自书写的字

继续加快着脚步往前走,我感觉自己像侦探一样,看到每条小巷都会迫不及待地去探索和发现。我突然被巷口书写在红色柱子的白色文字吸引,虽然字体说不上好看,却有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发记理发”四个大字印入眼帘,熟悉的繁体字瞬间勾起我不少的回忆。原本以为这里会是一间正规的理发铺,走进发现,原来只是一位老爷爷自个摆出来的理发小摊。虽说没有现代而时尚的工具,华丽的装修,只是简单的几面镜子,几把老旧的剪子,一张左右都不对称的桌子,桌子上还贴满了小广告纸条。颇有一番岁月的味。正是这样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迈不开的脚步,我静静地坐在了老伯伯的身旁。

本以为这样简陋的小摊,生意应该不会太好吧。结果我刚落座,一位年迈却步伐轻盈的老人摇着身板熟悉地走了进来。二话不说地就坐下了,老伯伯熟悉地为老人披上步,熟练地拿起剪子,认真地工作起来。整个过程客人并没有多说几句话,仿佛老伯伯与客人都有着难以琢磨的默契和熟悉度。客人十分相信老师傅的手法,竟在凳子上入睡了,他睡得可安稳了。

乘此机会,我便和老师傅聊了起来。

为客人理完发的老师傅

“师傅,你系哩度帮人剪头发几耐啦?”「粤语」

(你在这里帮人剪头发多少年了)

“哎呀,有成二十几年啦!你唔好睇小哩度啊,日日都好多人来剪头噶。依家出边d理发店甘鬼贵,唔系人人都剪得起噶,我个收费几十年都某变,周围街坊成日都来帮衬我噶!你已经系今日第三批过来影相噶啦。”「粤语」

(有差不多快二十年啦,你不要小看这里啊,每天都有好多人来剪头发的,现在外面的理发店这么贵,剪个头都要过百,不是每个人都剪得起的,我这里的收费几十年都没变过,周围的街坊邻居都会来这里剪的。你已经是今天第三批过来拍照的人啦。)

没想到和老师傅这么聊得来,老师傅这么地热情。和老师傅聊天的话语间,不知觉已经理完发了。这手速,这效果,不输外面昂贵的理发店的Tony师傅。客人熟练地拿出几十块钱给老师傅,并笑嘻嘻地向我介绍这位理发师傅美好的声誉和高超的手艺,深受附近居民的爱戴。

谈笑间,老师傅拿着小板凳坐在了我对面,端来一盆水,拿起剪子和刀,熟练地磨了起来,一上一下,金属碰撞发出响亮的声音并没有想象中的刺耳,反而像歌声一样动人且清脆。自打上初中以来,就很久没听到过这种声音了,它如此的清脆响亮,也许是因为里面夹杂着历史的旋律吧。老师傅说,像他那样仍然坚持在巷里开小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因为相对于香港高消费的地方来说,实在很难活下去。他就是为了坚持这种古老的习俗或传统,不想让这种理发文化消失在现代生活当中,还能坚持做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我们敞开胸怀的聊天中,不知觉来了些客人,为了不打扰老师傅做生意,我识趣地走了。临走时,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拍下这当代社会中珍贵的场景。

老师傅供客人照的镜子

回看我们生活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确实带来不少的方便和好处,不知从何时起,古老的手法和记忆却逐渐被人们遗忘。以往家门前各种商贩的吆喝声和小孩的打闹声逐渐演变成了汽车的轰鸣声和手机里发出的游戏声。在改变生活形式的同时,希望人们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才能建成一个既有内涵,又有实力的国家。像老师傅这种坚守文化意识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小妍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还乡手记#致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