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度人

我们为何会自信地“以己度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虽然沉重却发人深省:

古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很卖力,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了下来。这时,他突然想到了身边的孩子,生怕孩子也热,也同样把孩子的衣服都给脱掉了。结果,孩子被冻死了。

看罢此故事,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木匠很愚蠢,但是,这种“愚蠢”正是虚假同感偏差的典型表现。人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正确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在他人身上,想象着每个人与自己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如果自己有疑心,就会认为周围的其他人都是疑心重重。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可以使你通过坚信自己的信念和判断,从而获得自尊和优越感,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可能会像那个愚蠢的木匠一样,给你带来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一个人的虚假同感偏差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生活中,你或许听到过这样的言论:“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浓。”当一对情侣分手之后,之前的爱意都将转化为瞬时的愤怒或者长久的积怨。如果你作为他们的朋友,其中一方总会在你面前抱怨:“那家伙是个狼心狗肺的混蛋!是不是?”他们会坚定地认为你也会和她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并一起和他们同仇敌忾,尽管你心里并不是那么想的。

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对一个问题相当确定的人,自然会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持有相同意见,即使受到反驳,也不会轻易悔改。比如,一个高中生特别擅长某类数学应用题,在其他同学看来是困难的题目,他总是能快速形成解题的思路。而如果有哪一次他自己也遇到难题无能为力时,他就会认为其他人肯定也做不出来。即使有的同学解答出来了,他也会认为是错误的。

3.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如果你面临一个重大事件,比如说你的家乡发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或者你所在的单位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员调动,你肯定会在心里格外关注这些事件,同时,认为别人也会觉得这事很重要,而且会持有和你一样的观点。其实,无论是家乡,还是单位,那都是“你的”,别人或许只会关心,但不会像你那样如此在乎。

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

平时,我们总会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虚假同感偏差正好相反,是“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例如,在公司公开竞聘时,很多人总会在心理暗示:“我认为自己入职以来的工作态度和业绩都很优秀,领导和同事们也看在眼里,所以不会有人不选择我的。”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中,由于性格等原因的差异,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我们也没有理由让每个人都赞同自己。

5.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的时候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当人们习惯了自身的生活方式之后,便会把这种习惯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例如,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在办理公务、生活学习方面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相隔异地召开视频会议,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通知,使用电子邮件上交作业,等等。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沟通交流方式的时候,如果偶然发现身边还有人没有电子邮箱,写文章的时候还用钢笔和稿纸,便会瞠目结舌。殊不知,只是他们忽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和他们是一样的。

让虚假同感偏差回归原点

有的时候,在确定的场合和事件中,由于虚假理论偏差在起作用,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一些小小的困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虚假理论偏差就是一种自私狭隘的坏品质。归根结底,它属于人的一种本能。

既然是本能,就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人类自身也无法避免。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这种理论,从而正确利用这种定律,使它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摘自《墨菲定律》-以己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己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