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岂不怀归》有感

今天距离9月1日开学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初四学生的中考倒计时牌又少了30天。

多么希望看到努力奋进的少年在初中最后一年能超越自我,实现心中理想。多么希望家长们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我知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便是教师也无权指摘别人的教育。只是当我看到身边的孩子不知道学习,作业草草应付,甚至干干净净,考试不交试卷,听课后不交课堂笔记……

所有种种,心中真是着急、气愤、心寒,又觉得可悲、可叹、可怜!

想给孩子们写封信,算了,平时的说教还少吗?

想给家长们写封信,算了,我哪有什么权威?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话精准的描述了我此时的感受“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具有的条件”。

不如把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书名是《岂不怀归》。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三和青年调查”。

主要讲述的是: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五块钱一碗的挂面,喝两块钱一大瓶的水,抽五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

这些三和青年没有工作技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离开三和就要抛弃现在“轻松”“闲适”的生活,过上辛苦劳作的“苦日子”,他们没有摆脱行尸走肉状态的底气。

想让这些三和青年离开,开启新的人生,很难,因为他们很难自我觉醒!三和青年的出路,完全依赖于他们的自我觉知,就是:他们是否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值得改变。

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所说:“生命里有一样东西是别人不能从你手中夺去的,而这个就是你人生最大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书名“岂不怀归”出自《诗经》,意为“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只是心中梦想还没达成,没脸回家。

现在仍不知道学习的孩子们与“三和青年”是不是有相似之处?何时他们可以自我觉醒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岂不怀归》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