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宋·周敦颐

图片发自App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图片发自App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也是舞文弄墨的高手,因为对莲花的独爱,留下了一篇文字洗练、持论雄辩、极富激情的《爱莲说》。

图片发自App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如此传神而饱含爱意的描写,不由得让读者随著作者的笔触对那一株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神往起来。

图片发自App

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独爱,竟不无挑剔地直陈莲花之外的各花的缺陷,对莲花之外的群芳的评价似乎含着苛求,譬如认为牡丹为花中富贵者,大概是因为牡丹的大红大绿,涉嫌招摇和趋炎附势;由于周敦颐是正宗的儒者,他教人入世,对陶潜这类隐士的人生情怀与生活道路自然不大予以认同,故因人废物,对陶潜雅好的、不能入选儒家群芳谱的菊花也划入另类。

图片发自App

更让人惊讶的是作者周敦颐似乎透出一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孤傲,“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立于荷塘,环顾周遭,同好者还有谁?尽管古往今来,爱莲者甚众,作者怎么会有同道者少的感觉呢?这与其说是武断地将同道拒之门外,还不如说是对人心不古、“高处不胜寒”的 感叹。因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世人都爱牡丹去了,他们都受牡丹大红大紫的诱惑,趋之若鹜,池塘周围冷冷清清,只留下了周敦颐独步莲池的身影。

图片发自App

从这里我们看出作者周敦颐以莲寄托自己的心志,对真理和信念有一种执著的坚持,在喧嚣的尘世中始终葆有一个独特高洁的自我,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不染纤尘,彰显君子的风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