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性本善,主张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法治;麦克格雷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都是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假设推导出不同的管理风格。
如何认识人性,这是个大问题,不仅事关如何认识自我,更决定了我们跟别人的互动方式。
悖论:理性人做不了任何决策
本科读经济学的时候,老师会在讲一个经济模型前说,这个模型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做出的决策都是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一个排除了情感干扰,绝对理性的人是如何行事的。
你的眼窝子上面那部分脑前额叶皮层被称为眼窝前额叶皮层,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这个部位的大脑皮层面积特别大。
当我们有强烈情绪反应的时候,这部分大脑皮层就特别活跃。当我们半夜翻朋友圈看到火锅炸鸡、当我们耍抖音看到美女跳舞、网红饭店或者听到难听的歌曲、闻到滴滴司机的狐臭、看到饭里面的苍蝇腿,眼窝前额叶皮层就释放“想要接近”或者“想要跑掉”的情绪。
20世纪90年代,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发现,当眼窝前额叶皮层某些部位受损时,病人会丧失大部分的情绪功能,不过他们分析推理及逻辑思考的能力并未收到影响,在智力测试和道德测试中表现也正常。
这样的病人完全不受情绪干扰,那么他们是否会变得非常讲求逻辑,看穿蒙蔽其他人的感情迷雾,走向完全理性之路,成为传统经济学家理论中的经典样本呢?
答案恰恰相反,他们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决定和目标都无法做出,摆在他们眼前的各种选择,但是他们心中没有喜恶,他们用理性一一分析对错,但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也找不到选择的理由。
而其他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充满情绪的大脑会立即自动评估各种可能性,做出最佳选择,只有在两三个选择都不错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理性衡量不同选择的利弊得失。
反驳:人性的主流观点
如果有人说:
人是万物之灵,是有思想的,是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的,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我们知道怎么做才算是对自己好,怎么做才算是对整个社会好。当然啦,也会有人举止粗鲁、自私自利,但我们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上进,靠自己的奋斗和坚持不懈一定是能成功的。每个人都能做命运的主人。
另一个人说:
我们跟动物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并不是这个地球上最高贵的生物。动物有进攻性、有残忍的一面,人类在本能上也是一样的。人类的确有理智、能思考,但是这种理性思考的力量是很脆弱的。在很多时候,本能会压倒理性。理性本来应该帮我们把关,帮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但理性却往往成为情绪的帮凶。人经常会做出不利于自己或至少不利于自己长远利益的事情。
第一种说法,可能会让你感觉很爽,充满希望,我们身边、综艺节目上也都是这么讲的。
第二种说法,随着脑神经科学、心理学、遗传学和进化论多年的研究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支持。但是你听了是不是会有点不舒服、不服气?
应用:中庸的视角看待人和事
人并没有那么理性,在生物学上已经得到验证。
人的大脑非常复杂,但是未必完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保留了爬行动物时期的脑干、哺乳动物初期的小脑、灵长类的大脑皮层。
弗洛伊德说,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是一部分,剩余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虽然佛洛依德的理论提出之初没有科学实证的支撑,但是后来的神经科学的发展证明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直觉是正确的。
人并非理性,理性的部分与庞大的潜意识相比是很脆弱的。了解到这点,我觉得没必要沮丧,反而在看问题变得豁达了很多。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会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比如说,计划好每天早起调整生物钟,坚持了三天就开始吃夜宵熬夜看剧了?没必要苛责自己,因为你并不孤独,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正是因为稀缺,自律才会成为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