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细泛”备教材

     

图片发自App

        我所说的“教材”既是狭义的教科书,又是广义的课程资源。教材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但它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要“用”教材去教,建立开放的教材格局,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力求学生能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所以,我们要自觉地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不断挖掘随时再生的资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我的教材观的树立源于实践中对教材的不断揣摩,经历了“纵观、横看、细读、泛读”的考验。

        “纵观”教材,理顺层次

        “纵观”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对初中思想品德的七本教材通读、读透。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同一观点的教育,总是要在不同年级里作出不同要求,在不同年级体现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点。这里的反复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种系统地、有序地、由浅入深的循环。例如,《课程标准》中关于保护环境的教育内容,初一年级要求“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初三年级要求“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初四年级则要求“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纵观教材全貌,才能看出教育内容的层次,看出各年级教育的侧重点,从而了解各册、各课在整个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它们在整个纵的教育链条中属于哪个环节,就可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教育内容的超越或代替的情况。通过纵观教材,对知识的前因后果就能一清二楚,这对我们梳理知识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不会出现“错位”。这个过程对于教过一轮教材的老师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新教师来说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横看”全册,熟悉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决不能孤立地教一课、看一眼。横看全册,首先要求看全册教材内容都分别属于哪些教学目标;然后看各德育目标,即各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深度、广度;最后看各课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只有通过这么三看,才可能比较有目的地去安排全学期的授课计划了。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层次和课标的具体要求后,要静心阅读教学内容。

        “细读”每课,把握观点

        “细读”是具体地钻研教材。最重要的是切实把握每课的主要观点,切实把握某篇课文的教学目的的要求。这是理解教材最具体、最关键的一环,要静心。心静才能读出深刻。初读教学内容,最好是先“放空”自己,不看任何评论,不搜索任何与之相关的资料,甚至对于老教师来说要忘掉原来的备课,目的就是不让别人的或以往的理解和观点影响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不带任何成见的去验证或批判文本,努力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编者的意图,重新发现,梳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教学思路。此时,尤其要删繁就简,把书中感性的话、修饰性的词语统统去掉,留出主题下知识建构的“骨架”,并且考虑这些“骨架”是否有重组的可能性,最终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关于授课内容的理论逻辑。

        “泛读”教材,拓展资源

        “泛读”,读的不只是教材,而是课程资源。当对教学内容建构起自己的“骨架”后,还需要再次充实内容,丰满“血肉”。这就要开发课程资源,转变课程资源观,如果把整个课程资源当作一个圆,那么,教材就是圆心,课程资源就可以从内容或形式上向外延伸。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 原则进行资源选取,从生活入手,突出地方特色,更要贴近学生实际;教材已有的资源应该用,但要用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一成不变的照搬会使课堂窒息;在资源使用上,要有意识的精雕细琢,不断加工润色并优化组合,赋予新的生命。

        当思维被打开,你会发现“教材”需要教师的开发才会“与时俱进”。我曾多次尝试着对教材“动手动脚”。在讲授《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时(07年家常课),课本上田甜的事例,贴近学生,极具教育意义,但作为只有图片和文字的文本材料,不够鲜活,我从网络搜集了甜甜制作的FLASH动漫《圣诞老人》,并下载剪辑了对田甜采访的视频资料,使课本材料变得更生动、更直观、更真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中的国家变化的数据是2007年的,虽然能体现出国家的巨变,但时效性不强,后来再用我都补充了最新的数据;再如在《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项目中,教材把未成年人可能受到的人为伤害和可能受到的自然伤害融合在一起讲述自护的手段,我在实际授课中,把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把针对人为伤害的自护手段和维权途径作为一个体系学习,将对生活中其他方面伤害的预防和自护作为另一部分,以完成手抄报的作业形式来学习……当教材被你的“原创”加工后,才能备出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课。 

          把教材经过了这样一番“切、磋、琢、磨”后,我们才可以说“思品教材,我懂你!”所以,备教材不是一日之功,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用心揣摩,耐心累积,当我们胸有成“书”,备教材就可告一段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纵横细泛”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