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怎么一回事?说清楚真有那么难吗?

最近,艺人陈学冬的冥想减肥法上了微博热搜,一边有人在议论明星保持身材的不易,一边也有人,对冥想产生了好奇。冥想是怎么一回事?是发呆放空吗?冥想是通过达到无欲无求的境地,控制欲念,达到减肥目的的吗?

还有一些接触过冥想练习的同学跟我聊天:为什么在冥想练习的时候,我总是头脑飞速旋转,无法宁静下来?我感觉什么也不做的坐在那,我的心里自然就会升起一种慌张和无所适从感,挥之不去,到底冥想要怎么练习,才能真正进入极度宁静的冥想状态呢?

随着冥想这一概念,被心理学者更广泛的推崇,明星们加入到练习者行列的推动引领作用,冥想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普遍认可为一种有效的减压放松新方式。

冥想到底是什么?解释众多,但大家看完仍然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今天,我们就把冥想这个概念彻底摊开来,说清楚,讲明白,让每一个人,都能彻彻底底地理解冥想是怎么一回事,也能在练习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到底在做一件怎样的事,它对自己,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好处。

冥想,是要求练习者的5个感官,同时关注在同一件事物上。专注需要一个专注的目标,而不是专注于虚空,所以我们常常借助呼吸,来作为我们专注的目标,因为它是我们的身体与外界连接,最好的见证。

冥想练习的最好状态,不少高级的练习者都可能做到,就是当我们在专注的时候,没有一个感官在游离。

通常,即使我们专注于目标,我们也会觉得自己与目标是分离的,是不同的个体。但是当专注不断深入,我们就会和目标融为一体,这时候,就是进入到一种理想的冥想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就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专注的目标,我们就和目标合二为一了。

以呼吸作为专注目标时,我们觉察呼吸进入身体,再被完全呼出,它带给我们身体的细微变化,刚开始,我们感受的是“我”、“呼吸”、“外界”,随着冥想状态的深入,专注度越来越高,“外界”不见了,“我”与“呼吸”融为一体,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呼吸的流动和细微的感受。

有时候,当我们听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就会感到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当突然回过神来,我们才发现:“呀!我竟然忘记了刚才的一切。”刚刚的世界里,仿佛只有音乐,没有自己,也没有其他的人和事,什么都不存在了。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冥想。

所以说,除了规规矩矩坐下练习,我们在绘画、欣赏音乐,或者做其他你感兴趣的事情时,只要全身心的投入,你一样可以感受到冥想的状态。也许你也听见有人说起:“我做我喜欢的事,一点也不感到疲惫!”也许这就是他在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了最佳的冥想状态。

思考不可能是冥想,一旦你开始思考,就说明冥想结束了。因为,思考是头脑所为,而冥想,恰恰是头脑“缺席”的状态,它让头脑得到短暂的放松和休息,就好比在椅子上坐了很长时间,突然伸了个懒腰一样的舒服与自在。

一个人必须先进入专注状态后,才能逐渐进入冥想。大多数时间,我们总是挣扎着进入专注的状态,而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专注才能更稳定、深入、持久地转入到冥想。

在烛光冥想中,即使你只是看到烛火,但你的耳朵也是朝向火苗,你的鼻子也是去闻火焰的味道,你的舌头也没有在品尝别的,你的手也没有在触摸别的东西,专注就是将5个感官都朝向专注目标,这样即使外在有任何其他的目标,都不能分散你的注意力。

比如,外面有人在唱歌,你只是听见了,但并没有分散注意力在它上面。

专注和冥想的关系,就好比瓶子里装的水和油,水流是断断续续的,而油是连贯始终的。我们要练习的就是,慢慢达到像油一样的稳定如一,才能进入稳定深度的冥想状态。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冥想方法,带着好奇,去尝试几种不同的冥想,然后带着觉察,去探索哪一种是你最喜欢也最适合你的冥想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冥想方法,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论你选择哪一种,都需要坚持练习,让自己进入冥想状态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这样,冥想的感受才会越来越好。

在练习之前,不要顾虑太多,也不要去想需要多久,才能达到自己的练习目的。现在就开始,比什么都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冥想是怎么一回事?说清楚真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