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烽火路,红嫂拥军情

沂蒙烽火路,红嫂拥军情

——读《红嫂》

苇眉儿/文

有首歌,相信大家张口就能唱:“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就是歌中传唱的那个地方。在抗日战争年代,这是一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蒙山沂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一片传奇永不落幕的土地。因为这里,有全国都闻名遐迩的沂蒙红嫂。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村的明德英,深明大义用自己的乳汁救治了无名小战士,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母鸡给其补身子,还救治了小八路庄新民;1891年出生于沂南县杏墩子村的祖秀莲,嫁到了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后,将生命垂危的郭伍士藏于山洞中,擦洗伤口送水送饭,自己吃糠咽菜却将纺线换来的钱买米买面做给他吃;1909年出生于临沂市蒙阴县寨子乡庙子村的许来英,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受重伤的抗日英雄吴瑞林藏在自家的地瓜窖中,送水送饭,煎治草药,走家串巷借一点儿米面做饭给他吃;还有1914年出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官庄村的张淑贞,和东辛庄的婆婆王换之一起救治了受重伤的《大众日报》发行科的毕铁华,还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八路军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的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总司令的女儿小何,罗荣桓将军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而张淑贞自己的四个儿女,却因营养不良过早夭折。

沂蒙山下,沂蒙红嫂爱国拥军支前情深似海。有首歌专门为此写道:“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啊重返前方……”这些勤劳勇敢、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善良淳朴的沂蒙红嫂啊,她们这些母性群体,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治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正所谓是: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在著名作家知侠的中短篇小说《红嫂》一书中:“回首孟良起烽烟,难忘深恩重如山。红嫂美名传天下,蒙山沂水换新颜。”《一次战地采访》故事的峰回路转,《火线入党》中情节的感人至深,《红嫂》里红嫂精神的可歌可泣,《沂蒙山的故事》中军民水乳交融的鱼水情深……还是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的题词说得最好,“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可能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我的家乡沂蒙山,我一直被深深感动和震撼着。艾青写过一首现代诗,题目是《我爱这土地》,他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想来知侠老师也是如此的心境和思绪的吧。因为爱这片土地,爱这些土地上生活、生存的人们,爱这一个个救死扶伤、保家卫国、拥军支前的红嫂们,那些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就定格在了《红嫂》一书中。

沂蒙红嫂这种牺牲奉献、报效祖国的伟大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从沂蒙山走向了全中国。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我们心中要时刻牢记沂蒙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沂蒙烽火路,红嫂拥军情。沂蒙红嫂,拥军爱国传奇永不落幕。祖祖辈辈生活在沂蒙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啊,吃苦耐劳战天斗地,将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一片红心献给党。






你可能感兴趣的:(沂蒙烽火路,红嫂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