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释名】湘君


            康氏释名        湘  君


(名词解释:湘江,发源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海洋圩的海洋河,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的瀑埠头向北流入湖南省境内,经永州、衡阳、衡山、湘潭、长沙,至湘阴县的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区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

唐•司空曙《送史泽之长沙》诗:“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宋•苏辙《巫山庙》诗:“白云为车驾苍虬,骖乘湘君宓妃御。” 明•徐祯卿《从昊学士侄奎观楼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示》诗:“白云缥缈苍梧遥,旖如湘君垂素旄。” 柳亚子《无题二首》诗二:“洛水惊鸿思帝女,洞庭斑竹礼湘君。”

以上诗中的 “湘君”,指的是上古尧帝二女、舜帝之二妃娥皇丶女英二人。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尧帝有两个女儿,长曰娥皇,小曰女英,同时嫁与舜帝为妃,通称二妃。嫁后不久,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在今湖南、广西交界地带的宁远县),二妃由北向南奔丧,渡湘水的时候殒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号称为湘君。

相传二妃奔丧至南方,于九疑山边倚竹而哭,泪水洒在竹上,竹上尽是斑斑泪痕千古不灭,相传九疑山上的斑竹之累累竹痕即由此而来。

但二女实名,《史书》中无载,只言 “尧二女” 或 “舜之二妃”。致于娥皇、二英之名,出后来稗官野史中。《史记•五帝本纪》:“舜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尧帝问可用者,四岳咸推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 又 “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有虞 (有虞,乃远古时部落名,居于浦阪今山西省永济西浦州镇,一说今河南虞城北。舜传说中为有虞氏部落长) 二妃者,帝尧之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 二女名,首揭于此。

舜之二妃死于湘江为湘水之神称湘君,古书多有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 湘君何神?’ 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列女传》亦以湘君为尧女。按:《楚词·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今此文以 ‘湘君’ 为尧女,是总而言之。”

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天下称二妃。……舜之涉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大舜之涉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于洞庭之渊,出入于潇湘之浦。”《初学记》卷八《竹》引晋•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 以上,都是称 “二妃” 以 “湘君” 之说的来源。

  然而,古籍中,不独以 “湘君” 称 “二妃”,有单称娥皇的。

宋•晁说之《二十六弟寄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一首爱其巧思戏作二首》诗一:“女英谩对湘君泣,子政徒青天禄书”。此诗中 “湘君” 即指 “娥皇”。此称,一说本屈原。屈原《九歌》中有《湘君》丶《湘夫人》二篇,即以此二女名为辞篇名,则以尧之二女分属湘君、湘夫人。《后汉书•张衡传》唐•李贤注引汉•刘向《列女传》:“舜涉方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湘夫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一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唐•韩愈《黄陵庙碑》:“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

古籍中,又称二妃之夫舜帝为 “湘君”,二妃称 “湘夫人” 者。此说出唐人司马贞之口。司马贞《史记索引•秦始皇本纪》:“夫人是尧女,则湘君当是舜。”唐/韩愈《黄陵庙碑》:“刘向、郑玄亦皆以二妃为湘君,而《离骚》《九歌》既有《湘君》又有《湘夫人》,王逸之解以为‘湘君’自其水神,而谓 ‘湘夫人’ 乃二妃也,从舜南征三苗不及,道死沅 (指沅水,又称沅江,是湖南省境内第二大水流) 湘之间。” 刘文忠、林东海《文言短篇小说选注•〈聊斋志异•娇娜〉》注:“据《列女传》、《水经注》等书记载: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嫁为舜帝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女闻讯,赶到江湘,悲啼而死,死后为湘水之神,号湘夫人,舜帝则为湘君。”

  又说,湘君,乃湘水中之神名,和湘夫人是夫妇。《陔余丛考》卷一九:“湘君、湘夫人,盖楚俗所祀湘山神夫妻二人。”刘淮城《中国古代神话•〈爱情婚姻神话•湘君与湘夫人互相追求〉》:“(《九歌•〈湘君〉、〈湘夫人〉》) 这是描述分居两地的湘君、湘夫人互相追求的情景。……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男的为湘君,女的为湘夫人,因湘江流入洞庭湖,故说她们也住在洞庭湖,至于说他们住在湘山,则是涉湘江而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氏释名】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