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经常挨打。我妈不识字,只知道黄金棍下出好人,遇事不要慌,先打一顿再说。所以,我的童年充满了棍棒的硝烟。
从此,一直有一个念头住在我的脑海——不打孩子。不带孩子不知道,带了孩子后,实在忍不住想给他两巴掌,往往被孩子气得语无伦次胡言乱语,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是在孩子做作业、考试成绩差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遇到这些忍无可忍的情况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
教育学家陈钱林的《教育的本质》中就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有相应的言传身教的知识储备,不盲目打骂指责孩子。
本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教育的本质,培育人格健全的孩子;第二部分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方法;第三部分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分享;第四部分讲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作者在序言里提到,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书,同样也适用于家长朋友们。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同样也是关于学习教育的书。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孩子的老师,同样也是孩子的朋友,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而且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环境的趋势下,比如三四岁开始报兴趣班,成绩不上90分就立马报补习班,全方面发展,大多数家长是在盲从,以为有了特长,成绩优异,孩子的一生就可以轻轻松松一帆风顺,而缺乏关注孩子的生长过程。
以前听过一句话,是否成功培养一个孩子,就是看他长大后会不会给别人添乱。其实,这也是看这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度,看他在成年后的幸福感。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就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教育。
那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一起到书中看看。
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
教育就是教和育两个过程。孩子小,啥都不会,从不会到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学习中,孩子学得好不好重不重要?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学得好考高分肯定重要,在这里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把成绩看作是唯一标准。跟我们工作类似,没成绩怎么敢说自己努力了,这是一个评判标准,但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看待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是多元的去看。书中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的形成,而人格最重要的就是习惯,习惯培养好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做作业,从小就严格要求,不陪着写作业,不认真写就不给饭吃,养成习惯后,孩子对待做事情自然就会有明确的态度。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学习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也缺一不可。
比如劳动,我小的时候,家里很多农活,那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必须帮大人干活,力所能及地减轻父母的重担,而现在的家庭活动,已经微乎其微。但还是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拖地洗碗之类。这是生活的基础,也是作为人的基本能力。
再比如体育活动,每天有必要让孩子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才有好的未来。很多家长看到作业多,就赶紧让孩子做,越是逼迫孩子做,孩子就越磨蹭,有可能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可以磨蹭几个小时,浪费时间不说,还耽误了锻炼身体的时间。
对待孩子学习的这件事上,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该如何持平,该如何对待,又该怎么样抓重点。这是观念问题,需要家长去掌握的,知识点说得很明白,同样也需要家长朋友们的认同与实践,真理背后,更需要的是认真执行的态度。
二、教育孩子的原则
原则很简单,只有三条:自律、自学、自立。
自律,有规矩,有方法,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规定的事情。
自学,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学习感兴趣的知识。
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是用这三条原则教育他的孩子,同样也是把这些原则用在教育事业上,收获颇丰。
在此之前,我看过一本叫《养活教育》的书,里面提到的养活教育,就跟作者的教育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做教育的前提是教会他们如何做自己,做生活中独立的自己。如果连自己的基础生活都解决不了,又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王者呢?
在教育中,我们必须看清生活的本质,我们要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每一个都能成龙成凤的,很大概率下,我们的孩子会跟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人,扔进人海里,就再也辨别不出来的普通人。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普通,同样又得有不甘于普通的上进心,一方面力求孩子优秀,一方面力求孩子保持平常心。利弊都是两面性的,不能以一种形式否定孩子存在的多面性。
社会在高速发展,今天不学习,就会明显感觉到退后,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我们不仅要自己有学习的态度,也要教会孩子有自学的习惯。当一个人,不用别人来督促,就能独立完成学习的探究,还愁有什么学不懂的呢?
严格要求,遵守规则,自主独立,对自身有着一个明确的认知,这是内驱力的确定,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人格初期形成的关键时刻。
我最近跟同事聊天,他们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他们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自己的方向与目标,而我在20出头的时候,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毫无预见,这可能就是拥有自律与独立的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在很小的时候,能够养成自律自学自立的习惯,想必在未来的路上也会走得更顺畅。为了孩子在以后漫长的道路里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遵循以上三条原则,就是最基本的方法。毋庸质疑,这不是冠冕堂皇的话,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前人累积的经验之谈。
三、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能发挥更重要作用是家长。孩子在学知识之前,都是跟着父母学习惯的。
在家庭里,时间观念是养成习惯的重要课题。在学校,孩子会按照课表正常作息,在家里,也可以做一张作息表,让孩子照着练习。有了时间概念,做事情自然会有规矩。
一个孩子在写作业,妈妈坐在旁边玩手机,美其名曰是在陪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的作业写不完,妈妈也非常生气。对于写作业这件事,我的意见是不用陪,作业是孩子的事,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以自己的方式陪着,一定程度影响孩子的专注度,甚至还会养成不良习惯。
大家都知道看书是好习惯,于是买了大量的书让孩子看。家长在干什么呢?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如果你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孩子又怎么会对书本爱不释手呢?
身教是大于言传的。说,很多时候不管用。做,有实际的行动,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习惯的养成,不是21天就可以,而是长期的坚持。
不要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乖,也要看到别的家长是如何做的。
在学习如何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成长,教育观念的改变,习惯的养成,自立的必要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也要适当地从自身出发,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也可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总结:教育,是一个重大话题。一句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我们只能保持宏观的正确的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孩子在学习,在成长,我们也是一样的。互相成长,成为彼此的依靠,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的内心富足的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