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此书应献给蔡崇达

    花几天时间看完了这本豆瓣评价过万的书籍,虽网上对此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我看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前面几章节,主要描述了亲人(阿太、母亲和父亲),文笔看似平铺直叙,但是实为感人,也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

阿太:书中评价阿太是一个很狠的人,遇到任何事,均表现出“冰冷的无情”。坚硬得像块儿石头,什么都无法伤害她。但是,其实阿太的内心也很柔弱。从阿太的身上,作者深刻理解了阿太的生活观:“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在母亲的认知里,她一心想要建好房子,尽管父亲已经去世,尽管市镇府明年就要拆建这些房子。作者理解母亲,在她的认定里,父亲是一家之主,无论他是残疾或是健全,都是他发起了这个家庭。母亲建房子,为的不是她的或者作者的颜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作者通过建房子一事,看似在客观的表述家中的琐碎事情,实际为了表达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父亲:身边有的朋友感慨,看完蔡崇达《皮囊》一书已过多年,书中其他细节已不太记得,但他笔下父亲实在写得感人。书中花大量篇幅描述了刚刚残疾的父亲不愿接受这一事实、全家人配合着演戏、台风中仍然坚持出门锻炼的细节,强硬的母亲生怕伤害了父亲的自尊心,小心翼翼的照顾着父亲,像对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后来,父亲在台风中多次摔倒,于是父亲接受了残疾这一事实,他认为,自己可以死了。他不再假装坚强,不再恪守规矩,开始耍赖,开始随意发脾气,仿佛那是的父亲一直在期盼死亡的到来。退化的父亲最后离开了人世,我们全家人都知道,他真的努力了。

    后面章节的《张美丽》、《天才文展》、《厚朴》的描写总是觉得太过了,可能是有类似的人。而这种人作者也越发不好观察与揣测,描写也过于主观,甚至在看到他们后来的生活状况有一种“太用力”的感觉。对于年少的内心描写也过于复杂,或许是作者天赋异禀,而我个人来说,年少的生活状况就是在家长老师和种种条条框框下挣扎的本能,谈不上理想与抱负。过于个人化与复杂化是我在这里不太满意的地方,以至于我怀疑他们是否真实存在,甚至有些抱怨作者编故事没编好。在这些章节的描写中,作者的确在宣扬着某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回顾少年朋友生活之落差,写自己的朋友贫穷落魄时过于尖酸刻薄、冷嘲热讽,这是作者心里的投射,此处我不予置评。在我看来,作者只是在走上了自己正确的人生轨道之后,向走上其他道路的儿时同伴频频回首和反思。

    因此,总的来说,前面亲人描写真的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笔力,后面的显得差强人意。书的最后,作者说是因为父亲的疾病,家境的贫穷,让他对现实只知道逃避。因此,后面才会用那么多章节描写自己的朋友所处的窘境吧。或许,最应该深刻读懂这本书的,正是作者本人,珍惜他人,正视现实!

附上皮囊部分章节的经典语录

1.皮囊

句子: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灵魂,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生活观:我们的生活本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生动的表达:

土地皮开肉绽,多少人过去的影子在这里影影绰绰。

2.母亲的房子

母亲一心想着建房子,为了家庭的健全和完整,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文中的我后面非常理解母亲的心理,于是感叹到:

“即使我有一段时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辈子,都有家可回。”

3.残疾

父亲的中风导致了身体的残疾,于是父亲的状态从坚硬、认输,逐渐退化为孩子、怕死。

疾病击垮了父亲,接受了呼之欲出的命运。退化为孩子的父亲,无须假装坚强、恪守规矩。

句子:
更重要的是,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是个不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状态。

4.重症病屋里的圣诞节

句子:

每个房间的门口,都挂着他们相聚在此的理由:心血管、脑外科……疾病掌管着这里。他们具有统一的身份——某某病的病人。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关系重组。每个科室,以俘虏的数量来显示自己的统治力。

医院一楼是门诊大厅和停尸房,生和死同时绽放。

每个病人都像个太阳,代价是燃烧自己本就不多的生命力。

和重症病房的人交朋友,需要随时接受对方会离去的事实与伤痛。

一切轻薄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5.我的神明朋友

照顾父亲是她的使命,神明的存在,是母亲的心灵寄托。

6.张美丽

句子:
年少的时候,身体的见识阻碍了内心急于扩张的好奇,传奇的故事因而成了必须品。

财富解决了饥饿感和贫穷感,但放松了人。

以前,贫穷像一个设置在内心的安全阀门,让每个人都对隐藏在其中的各种欲望不闻不问,然而现在,每个人就要直接的面对自己了。

“我谨代表一代热血青年,敬这位伟大的小镇启蒙运动奠基人,审美运动发起者,性开发革命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囊》-此书应献给蔡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