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的记忆,深夜有感

关于深夜写东西的习惯,我是一直都有,可是呢,我总是因为在集体环境下的敏感放弃了。于是,我的那些不错的想法也随之消散。我也在慢慢克服心底的恐惧不安,给我一点进步的时间。

最近在读汪曾祺先生的书,不禁让我想要来写写我的故乡。我出生在一个南方小城,我的家乡坐落在群山之中,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它不会是一个繁华的地带。提起家乡我首先就想到家里的泡菜坛子,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家里就有四口大坛子,只见母亲经常会从集市上买来嫩绿的豇豆、水灵灵的红萝卜、硕大的白菜甘蓝,把它们一一洗净,再用她那常年做饭带来的精湛刀工把这些菜都切好,放入盐、 姜片、花椒、 茴香、黄酒、辣椒、白糖等一系列调料,关于配比我也不清楚只晓得凭感觉,家家户户各不同,无论怎么做,只要用心都是好吃的。泡菜的主要材料--辣椒能促进分泌胃液,进而帮助肠胃消化;此外丰富的维生素亦具有抗酸化作用,并能帮助生理代谢,增进食欲及促进血液循环。泡菜中的辣椒、蒜以及葱姜等能增强我们的食欲。不过这个东西我也不是一直很爱吃,原因是小时候储存东西不方便,所以很多新鲜蔬菜只能通过盐渍的方式食用,所以一年到头我基本上都是吃泡菜坛子长大,所谓土鸡肉炒酸豇豆,牛肉炒酸坛子,猪肉炒酸坛子,凡是你能想到的肉类我们都能巧妙搭配起来,那味道就是现在流行的农家乐小炒,往往配着米饭我能吃三大碗,到底还是那时候年轻。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离海太远了,所以就很难吃到海产品。但是我小时候也吃过不少野味,那些野猪,野鸭都不稀罕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野兔和野鸡。(不过现在还是不建议盲目地吃野味)那些城里人吃着饲料喂养的鸡肉,而我们山村里的人尝到的则是真宗的农家土鸡。所谓土鸡,就是基本放养在山间,不喂或少喂人工饲料,任由它们去山间觅食,所以它的肉质又紧实,又细嫩。曾经沧海难为水,吃过这样的美味,以至于我对于某快餐品牌的炸鸡肉嗤之以鼻,心想这也能算是鸡肉?从那个深坛子里掏出酸脆的泡椒,山椒,酸豇豆,腌入味的粉萝卜,花椒……这些配料一出场这道菜就完美了一半,那只野鸡则是这道菜的惊喜,做法其实没有特别大的难度,可原料确实是只有在家乡才能尝到的,对于美食的最好赞美就是多吃两碗柴火饭,所以我从小就是一个很能吃的人。

 

  食物是联系家庭的一种特殊方式,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都得去村子里和外婆过年,那时候外婆家里是土房子,没有所谓的电视机,小孩子都闲不住,外婆看我太无聊了,就让我去剥苞米,那种晒干了的玉米,当剥一个还好剥多了感觉手非常难受,它在无声的抗诉。所以我小时候还挺抗拒回外婆家,因为在村子里还有些东西买不到,也不习惯吃外婆做的饭,那时候表哥表姐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作为家族里的老幺我还是蛮无聊,当大家聚在一起杯子相互碰撞,我过了很多年才意识到那就是一种家的氛围,只可惜等我意识到它早早离我远去。

  三年级后,外婆去世了,关于那些残存的记忆我记的比谁都清楚,对于外婆的思念却不曾减少。随后,父亲的长兄,也就是我的大爸担当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组织我们每一年的相聚,再后来,我的大爸在我初三那一年脑溢血去世了,此后,这个大家族可能在我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传承下逐渐消散吧。关于母亲的泡菜坛,从最初的四个变成三个,到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小的,我们这些在外游荡的孩子,可能真正地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些破碎的记忆,我会永远记录在脑海里。那些爱和温暖,我也会放在我最宝贵的地方。地上的人一个一个走去,但在天上也终究会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故乡的记忆,深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