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我们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如何才能够把这个自我变得更小呢?

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心智。

不让这个自我来控制自己。不做他的傀儡。没有这个自我时,就没有私利,没有私欲。

为什么会出现自卑,自卑就是把自己的这个自我看得过于强大,认为这个自我是无所不能的。当现实不能够满足这个无所不能干的自己时就产生了自卑的情结。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的生长都会经历这个无所不能期,也就是全能自恋的时期。“我”是这个世界的控制者,我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我动一下,整个世界都在动。这是处于婴儿期的一种表现。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在说,有这种自卑情结的人,就是一个巨婴。他是全能自恋的,他是无所不能的,他的心智还没有成熟。

那么一个人是如何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呢?缺乏爱,母亲的羁绊,过多的控制和指责,父亲的期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人对逆境的态度和是否能够与人合作,而不是过多的自我封闭。

图片发自App

我的自卑原因也许要归结于我对高考复读错误的解读。高考对我伤害最大的不是复读,而是我开始自我封闭,我不再与人联结交流,我感觉自己很丢脸。

我开始封闭自己,把伤口捂好,不让别人看到,结果伤口因为得不到风吹日晒,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得不到微风的吹拂,变得越来越腐烂。

在一个缺乏氧气的环境中,产生了大量的细菌,发酵,也就有了现在越来越自卑的自己。伤疤越来越大,越来越无法愈合,我会更加地不敢与人讲话,又导致伤疤更加地难以愈合,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样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我就会更加看不到别人,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看不见他人,因为我没有和别人联结,常常会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忽视他人的价值,忽视他人对自己的影响。

只相信自己的观点,只去找跟自己观点相对应的观点去相信,去接纳,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观点。

我不认同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只认为生活意义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只会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通过拼命努力能够达到目标,获得某种利益,成功是属于我的。这是不切实际的个人成就感,只有我自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别人并不这么认为。

真正的生活的意义,是在与他人产生联结的时候才切实的存在,个人所认为的意义实际上是虚无缥缈的。

生活是充满希望和创新的,时时都有机会,困难都是暂时的,总能有办法克服。

我们对他人的意义才是我们唯一的意义。我走错了一条路,我只是固执的想让自己变得更加的重要,却没有发现,如果我想让自己变得重要,就要对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就像我身边的朋友谢姐姐,她一直在用心去照顾婆婆,帮助她的老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她才会变得更加地重要。

我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瓶颈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我在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找到生活的意义,是所有人能够共享的共同的意义。在家庭里我没有为共同的意义贡献力量,我们的共同的意义是把我们这个小家布置得更干净、更整齐,家庭关系更加地温馨和睦,孩子更加地上进。

我总是在跟老公争执谁对谁错,通过孩子来争吵、通过老人来争吵,无谓的争吵,只会引来更多的伤害。

当只有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会去争吵,看不到别人,只能看到自己。

阿德勒说,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做贡献的力量。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他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当他遇到挫折时,他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

对身边的人产生兴趣,并与他进行合作。在家庭生活中的意义,为这个家庭做贡献。对老公产生兴趣并与他进行合作,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双方的父母。对公公婆婆感兴趣,并与他们进行合作,照顾好老公。

在单位,对同事产生兴趣,并进行合作,为单位贡献力量。

阿德勒说,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为个人目标塑造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人格,时刻处于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着想的情境中,以社会感觉来调整自我并训练自己,从中获得应有的技能。

稻盛和夫说,积善行思利他。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利他是一切合作的基础,没有利他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有何来双赢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