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作不如学拆解:找对方法比盲目训练更重要(2)

文章开头的好坏常常是让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笨小孩刘德华走红38年背后:能持续努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天赋》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抛出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话题:人民日报对刘德华的专访,记者提问他努力的源头,刘德华说了一句令作者印象深刻的话。是什么话呢?这里作者卖了个关子,让读者有好奇往下读。

接着又说资质平平的刘德华,在各方面都比不过其他大咖的情况下,依然成为一代传奇,是因为他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那这样写,是不是让读者很有想继续看看到底刘德华是怎么努力的冲动?

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控可谓是相当出彩的,在提出持续努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天赋后,举了很多刘德华,从平平凡凡一个人到一代巨星,所经历的不为人知的辛苦经历来作论证。

从1980年加入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因为踏实努力,被周润发推荐去拍《投奔怒海》。被雪藏期间也没有放弃努力,开了发廊,清晨6:00就去给曾志伟做头发。为了拍戏,读金庸全柱,研究古代礼节,不用替身拍戏导致脚骨骨裂等势力,证明他的努力。

学唱歌时,从唱不好到到处请教别人,再自己反复练习,甚至唱错一句,都会懊恼5个月,历经磨难,终于成为天王。

到这里,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从另一方面写出了我们一般人的努力方式:三分钟热度,举了很多事例,说明我们普通人与牛人的差距是,坚信努力与持续性努力之间的距离,最后不忘给出建议,怎么去做到持续性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写作不如学拆解:找对方法比盲目训练更重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