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归因简单说就是要解决转化渠道归属的问题,这是效果广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同的一个广告主,一般都会在不同的广告平台上投放广告,投放的素材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不一样,但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应用),用户非常有可能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到相同的广告,并有一部分重合的用户发生转化,这个时候,相同的用户分别在不同的广告平台点击广告,那么这个转化到底算到哪个广告平台上?广告归因的逻辑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一、广告归因的价值
一个用户从看到广告到发生转化的链路中有三个重要的角色:媒体、应用商店、广告主,但是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三方是完全独立的,那如何明确这个用户的转化归属,这就是技术侧需要做的广告归因。
广告平台基于归因结果,直接决定了广告平台的收入以及广告模型的优化。媒体可以通过广告归因来评估用户的广告商业价值,以及形态产品的变现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广告运营了解不同素材或文案的投放效果,从而调整投放策略。
广告主则可以清晰了解不同平台的广告投放效果,可用于投放策略的优化。为后续的预算分配、出价调整、素材优化等作充分的参考。
广告信息:用户点击/浏览了广告,将点击广告的用户信息(比如用户的IMEI或者IDFA等)以及广告信息(比如广告trackingID,广告应用包名或IOS 的APP ID)上传并记录起来;
转化信息:等广告发生转化后,将这个广告转化的用户信息、广告属性信息与点击广告的用户信息和广告信息进行匹配来完成归因。
通常情况下,媒体侧和广告主侧都会进行广告归因,两者使用的归因逻辑可能不同。
逻辑说明:
①媒体渠道可读取用户的设备信息,并在用户点击广告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广告分析平台。
②广告分析平台将SDK获取到的设备信息与媒体渠道发送的设备信息进行匹配,串联广告事件与后续行为事件,最终完成归因。
02、常见的归因模型
最终点击(曝光)归因
转化功劳全部归于用户最后点击(曝光)的那个广告。如果用户在不同渠道点击(看到了)小米手机的不同广告,但在转化前,最后一次的点击(曝光)是在抖音的开屏,那就认为这次转化是抖音开屏100%的功劳,点击归因是最常见的方式。
线性归因
将转化功劳平均分配给转化路径上的所有广告互动事件。如果用户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例如7天),在不同渠道点击(看到了)小米手机的不同广告,例如开屏看了一次,信息流看了一次,那每次对于转化的功劳都记作50%。
现在广告越来越复杂,一个广告对于同一个用户会有不同的曝光策略(例如希望直接转化或者侧重于种草宣传)。作为媒体,就要保证广告有越来越好的投放效果,从而获得更多的广告预算。
03、广告效果监测
广告效果监测能保证媒体获得广告效果准确的数据,为广告归因提供数据基础。
广告的效果监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数据收集:广告效果监测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广告展示次数、点击量、转化率等。数据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包括网站分析工具、广告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广告监测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跟踪代码或标签来收集数据,以确保准确记录广告活动的各个方面。
A/B测试:A/B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广告效果监测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版本的广告创意或投放策略。通过在目标受众中随机分配不同的广告版本,并收集相关数据,可以确定哪个版本的广告效果更好。A/B测试可以帮助优化广告创意和投放策略,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回报率。
广告效果监测和广告归因,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广告效果评估和优化体系,用户的商业价值,还需要考虑场景、使用时长、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广告是一门注意力经济。然而,即使在相同的产品内,不同的内容形式,商业价值也是不同的。媒体在做商业化的时候,就发现,相对于图文信息流,视频广告的商业价值(ECPM)就会更高。
由此可以看到,广告转化归因逻辑具有生态价值。对于广告平台、广告主以及媒体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效果广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