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程

    如果不谈及书的质量,内容的好坏,那我一定可以算一个爱读书的人士,读书的经历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从小到大。

    我说的书呢,是课本以外的书,是我自愿花钱买,花时间去看的书。

    既然是用从小到大来概括,那就从小时候说起,我记不清那时候是几岁,就记得隐隐约约是在夜市,我爸拉着我,然后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是记忆当中第一次买书,到现在这两本书还在我家放着。

    再然后就是小学了,我们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每周四的下午可以借书,不过只能借一本,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喜欢《世界未解之谜》《聊斋志异》还有各种各样的鬼故事。大概是四年级的样子,放暑假,我和一个同学借了一本《六界遗尘》,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这本书特别特别厚,相当于我曾经买的新华字典的厚度,我花了一个暑假才看完。(这书如果放到现在,我就不看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姐姐她给我一个手机,没有手机卡,但是有内存卡,她给我的那个手机里面啥都没有,就是内存卡里面的小说多,我那时候特别开心,放假的时候做完作业我就抓紧时间看小说。

    初中那时候,零花钱也没多少,学校也出不去,没有几本小说可看,偶尔有资源流动到谁哪里,就必须抓紧看,一般是两个小时一本小说,可能就是因为那时候被逼的没有办法,导致我现在看小说也特别的快,而且还习惯晚上不睡觉挑灯夜读。

    初三那年,学校把年级排名前三十的学生以六人或者八人为一宿舍,进行重新安排,我当时比较幸运,恰好在前三十里面,然后被分到了一个六人间。137班有两人 138班有四个人,我是137班的,138是我们兄弟班。

    当时学校一致认为我们是好学生,新分出来的宿舍晚上不用关灯,我们偶尔会在晚上补作业,大部分时间用来看小说。值得一提的是,宿舍六个人,四个喜欢看小说的。因为当年资源太紧缺了,小说是稀有物品,就逼的隔壁班出了几位大神,亲自动笔写小说,然后在各个班之间流转。这些大神,我们宿舍就有一位,她和我们说有一次她小说刚写了一句,就被班主任拿起来了,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来“我是百花园里的一株草”她说当时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那个时候小说算是违禁物品,我们再狂妄,也不能把这样的书摆到明面上来。后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多余的课本卷子之类的东西一摞一摞的放在墙边,然后小说就夹在那些东西和墙壁之间,老师是绝对不会去翻那些东西的。

    到了高中,每一天都排的满满当当的,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有愿挤,总还是有的,那时候即使已经很累了,我也还是会留出一些时间用来看小说,看小说就是我每一天最开心的时光。

    我真正的接触名著,诗歌之类的图书,可以说是在大学,(以前接触的那些图书角的图书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大学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它有十二层,什么书都有。因为可选择的面大了,所以我上大学之后也会有意识的去看看诗歌,看看名著,陶冶一下情操。

    而且上大学之后呢,也有了自己的手机,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下载自己喜欢的书籍,即使不去图书馆也可以在手机上看书,就是比较费眼。

    触碰小说到如今应该有在十多个年头了,在看书这方面,我算是既花心又专情,很多小说就像是过眼云烟,看过了就消散了。但是我曾经对一本小说特别执着,我追了这本小说四年,它还没更新完。曾经我还在评论区看到,有读者评论“有生之年,就想知道这本小说能不能完结。”然后我上大学之后有一次突然想起这本小说,点进去一看,居然更新完了,真是活久见。(这个作者更新极其随意,仿佛是按心情更文,想更就更,不想更就不更。)

    其实我回顾自己读书的历程,就感觉自己真的大不如前了,越长大越犯懒。因为我从前是真的会挑灯夜读,会看特别特别厚的小说,但是我现在一看长篇我就累,去默默的等待作者更新的情况也少了,要看就看篇幅不长,而且是完结的。甚至呢,我在上看文章,读到的文章要是超过三千字我就不看了,我嫌长,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写的极好,特别吸引人,那种我肯定会看下去。

    从前见识短,资源少,凡是流通在班级的就会看,如今也算是另类的见多识广,看小说也要挑一下文笔,文笔太差就不看,开头不吸引也不看,内容不好也不看,胃口养刁了的后果就是总是书荒,没什么书可以看的,偶尔参考一下他人的意见下载的书籍扫过一眼之后不喜欢就又任由其落灰了。

    说实话和那些读名著读诗歌读散文的人相比,我所读的那些会显得缺少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书,我觉得读至少要比不读好,而且我看的那些小说很多质量也不差,包含着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立意深刻,而且满满的正能量。

    有人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人生的前二十多年一直在读,后半生也要继续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