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手机套餐转换,导致出现超流量问题,家人请教知道咋回事不。
自己听了不耐烦,说这个事情要问专业人士,也就是打客服电话。又说拿过来瞅瞅吧,操作一番,不得其所,又唠叨一阵了事。
结局可想而知,既没有帮助解决问题,反倒惹得很不高兴。
直到明确表达不高兴了,才知道自己做事方法糟糕透了。
这个就是生活事情的体验,小事不小是指折射出来的关系处理意义很大。
心理与行为,互为彼此,通过外显行为看到内在心理,由内在心理活动投射出外在具体言行。别说心理很复杂,心里有什么就会表现出来什么!
上面事例为啥让人生气,如果采访会如下:
——被这样说,有何感受?
~~~很难受呗,还有生气!
——为何这样感受呢?
~~~问个事总挨熊,说这个都不会。还有上来就说找专业人士,自己听不明白,却责怪没说明白,最后自己搞明白了,又责怪说的不具体,翻来覆去都是别人的错!
——你希望如何回应比较好呢?
~~~首先不要那个不屑一顾的语气,还有一脸不屑的表情,太丑陋了!其次自己不知道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别打肿脸充胖子,讨人厌!
——挺好,说的真实。
上面这个事例,在熟人亲人之间屡见不鲜,所谓“熟不讲理”大概说的这个意思,不过代价却是感受糟糕,关系不好,体验负面。
那么,这个作为事例或者教训或者体验,能对人以后交流产生提醒作用,就是积极的。
这个作用就是心理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正迁移作用”。
迁移就是已有的体验对于今后从事新的活动产生的影响,分作正迁移和负迁移。典型例子就是学会骑自行车后,学习骑摩托车是正迁移,学习骑三轮车是负迁移,也就是正负影响。
用在心理上面,引发积极作用的是正迁移,也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上面家人之间糟糕交流范例,如果体验充分,就会在今后交流中适当转变,把不屑一顾的嫌弃变作谦虚平等尊重,从而真正达到友好亲密交流目的。
作为正迁移的引申,遇到具体事情会有这样新的做法,试着举例一二。
一是毫不犹豫的说不知道。
承认无知是直面问题的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体现,强者才示弱,只不过做到不容易。
接到电话询问,如何讲心理课程的问题,希望借给一些心理学书籍,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我只能表示抱歉,真的帮不上忙。
当然,心理学书籍是有的,作为讲课使用,我能提供的就是教材了,其他无可帮助,尤其希望沟通如何讲课,这个真的无法帮助。
二是多问一句还有什么事吗。
有次带着孩子外出做客,准备告辞离开时候,想到孩子会有什么事情询问,就转头说了一句,“还有其他事情吗?”
就这么一句话,使得孩子想问没来得及问的事情,顺口说了出来,即给了机会,也给了尊重,还使得时间比较紧凑。
三是来一句你说如何办呢。
我们都知道,让人家表达需要最关键,因此保持觉察给人家说话机会,遇到混乱不清时候,最好直接征求意见,“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说如何办好呢”。
遇到人家说不知道的时候,要佩服人家这个说话的水平,再判断是否真的不知道,可以提供建议。比如遇到专业评审事情,人家真的不懂,就不要抱怨,而是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出几种常规处理方式,并推荐合适的评审方式。
上面心理学迁移作用的示例探讨,核心目的可以总结为:如何保持谦卑,真正尊重别人,体验真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