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拉丁名Llama),具有多种经济价值,柴达木地区是全国骆驼主产区之一,发展骆驼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全面掌握目前骆驼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考察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发展情况,并调查了德令哈市及周边柴达木地区骆驼养殖情况。


单峰驼

一、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骆驼产业考察情况

(一)福海县骆驼产业发展概况

1、骆驼产业概况: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养殖的骆驼是全国存栏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其骆驼种群数量占全国骆驼总量的20%左右。福海县位于阿勒泰地区中部,是新疆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阿勒泰地区骆驼养殖最为集中的县,2013年被评为“中国驼奶之都”。 随着当地骆驼养殖业和驼奶加工业的兴盛,阿勒泰地区的“骆驼经济”迅速崛起,并辐射带动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哈密市、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等地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使骆驼产业成为新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骆驼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大骆驼养殖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社发展,打造农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十三五”期间,实现5万峰以上的骆驼产业规模化发展,辐射阿勒泰乃至北疆地区1万户以上牧民家庭发展骆驼养殖业,创收致富。充分发挥特色驼产业资源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优势,做精驼乳鲜奶、驼肉保健食品、驼乳化妆品、驼绒等特色驼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进驼奶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


双峰驼

(二)福海县骆驼产品企业概况

1、企业发展历程:2007年,福海县政府招商引进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年,成立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厂区面积100亩,拥有200万亩放养骆驼的天然草场和奶驼养殖基地。2014年成立旺源集团,集团下辖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纺织品有限公司、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化妆品有限公司、阿勒泰双峰骆驼研究院和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骆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2015年,旺源集团检测中心、智能物流中心建成,实现所有产品原料来源、运输环节、生产环节、物流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的全程网络跟踪。后期,旺源集团还将建设生物制药厂,开发驼奶口服胰岛素生物药品。

2、生产销售情况: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生鲜驼奶收购点遍布全疆四地州,共有2000余户牧民长期与公司合作。为确保驼奶的运输安全与质量安全,共有20辆收奶车,全年上门收购,目前,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液态驼奶、全脂驼乳粉、全脂发酵驼乳粉以及驼乳益生活性片等4个系列20余种产品;纺织品有限公司现有驼绒被、驼绒毯、驼绒枕头、驼绒披肩、驼绒孕妇抗辐射装系列等;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产品有护肤、保湿、美白等系列产品。驼奶产品于2011年上市以来,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专卖店658家,在各大高端商超设立专柜900处;2017年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达96%。目前,产品已登陆欧美市场。

3、科研技术概况: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阿勒泰双峰骆驼研究院,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交大及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组成专业研发队伍,围绕骆驼生物技术和骆驼系列产品进行科技研发,攻关驼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和深度挖掘骆驼的经济价值。在科研成果方面,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发现了骆驼体内有28种抗体蛋白和4756个双峰驼独有基因;成功将驼奶保鲜期从7天延长至6个月,解决了保鲜和运输难题;旺源集团拥有驼奶产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骆驼研究成果,工艺研发、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


西藏野骆驼

(三)福海县骆驼养殖情况

1、骆驼养殖环境:福海县全县天然草场总面积3500万亩,宜牧天然草场总面积2300万亩,地貌有山地、丘陵、戈壁、平原、沙漠,县城平均海拔50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4.7℃,年均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2908小时,年均降水量约131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1840毫米,盛产苔草、湖草、苜蓿、羽衣草、燕麦草等近百种优良牧草。

2、骆驼养殖基本情况:在当地,骆驼养殖效益远远超过牛羊等其他家畜,目前,福海县骆驼养殖户已发展到2200户,骆驼数量达到2.2万余峰,其中,奶驼数量1万余峰。随着龙头企业产业链生物制药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产品附加至不断提高,养殖量还将不断增加,农牧民的养驼效益也将逐渐提高。

3、驼产业带动脱贫情况:当地驼奶企业每年在当地收购约3000多吨驼奶,牧民出售驼奶的价格逐步攀升,由2007年的5元/公斤涨到目前的28元/公斤,骆驼价格由原来的3000多元/峰涨到现在的1万多元/峰。牧民养一峰骆驼出售驼奶、驼毛、繁殖小骆驼等每年可收入1万多元,一峰奶驼一个产奶期可产鲜驼奶1吨左右,毛收入1.5万元,仅驼奶的净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一户牧民养殖2峰奶驼即可解决温饱问题,养殖5峰奶驼即可脱贫,养殖10峰奶驼即可致富,养殖20峰奶驼即可快速奔小康。旺源集团还推行“企业+代理商+扶贫户”的扶贫模式,组建10个扶贫团队,采取“一对一”方式,实行产业精准扶贫,带动5000户牧民通过养殖奶驼快速致富,将特色资源优势有效的转化成了经济优势,2017年该企业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和“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农业部将其命名的“福海模式”和“中国驼奶之都”。福海县骆驼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已成为阿勒泰地区“稳边富民”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10个县、市、团场发展奶驼养殖,目前,阿勒泰地区骆驼养殖户人均年收入已达3万元以上,2017年已全部实现骆驼养殖户脱贫并致富。

(四)福海县骆驼养殖扶持政策

1、企业对养殖户的政策支持:旺源集团建立了“企业+金融机构+养殖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借款、贷款担保、代理商出资等三种方式进行金融扶持,每年筹措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每年为每户奶驼养殖贫困牧民提供近10万元的无息借款,其中40%用于归还金融机构,60%用于日常生活所需,一般在两年内均能还清贷款,使牧民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快速实现脱贫,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牧民发展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制约瓶颈,也消除了金融机构的顾虑。为激发奶驼养殖户信心,自2013年起,企业每年出资30万元组织牧民到香港澳门观光旅游,观摩驼奶产品在香港市场的销售,有效带动了牧民对奶驼的的养殖积极性。10多年来,企业发展了151个产奶骆驼专业养殖村和483个产奶骆驼养殖大户。

2、政府对养殖户的政策支持:福海县政府逐步加大骆驼养殖业的扶持,骆驼市场价约1万元/峰,牧民购买一峰骆驼政府补贴7000元,企业补贴2900元,相当牧民没花钱。牧民养殖骆驼越多,收入也就越高。每峰奶驼每年仅售奶收入可达1.5万元,除去30%的饲养成本,纯利润在1万元以上。农牧民养殖10峰奶驼,年收入可达10万元,当年即可脱贫。同时,还从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聘请来畜牧业专家,组织牧民培训骆驼养殖技术,有效拉动了当地牧民的养驼积极性。

(五)福海县骆驼产业运行的做法

1、创建产业发展模式: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福海县骆驼产业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养殖户”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出了“专家顾问团技术服务+龙头企业金融扶持+代理商精准扶贫”的产业化富民工程,对骆驼养殖户实行资金扶持,形成了国内骆驼产业首个集养殖、加工、服务、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覆盖体系;福海骆驼产业“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精准扶贫方式带动新疆阿勒泰、塔城、昌吉、乌鲁木齐(达坂城区)、哈密等地州(市)的2000多户农牧民脱贫致富。2014年,福海骆驼产业扶贫模式被中国畜牧业协会授予“中国畜牧产业扶贫先进模式荣誉”称号。

2、加大科技支撑力量:为深度挖掘骆驼经济价值,不断开发驼畜新产品和生物制药,加大精深加工,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保护骆驼牲畜优良基因,始终引领驼产业发展前沿,福海县逐步加大骆驼科研投入,加大骆驼种质资源保护,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产品的生产中,保证了产品品质和特色。

3、打造多样创业平台: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福海乡政府于2019年开建骆驼小镇项目,以骆驼文化为元素,将逐步建成集旅游、康养、休闲娱乐、经营消费、投资创业六位一体的现代花园式综合性的大型服务机构,为广大农牧民、代理商提供投资创业平台。

二、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骆驼产业考察情况

由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投资建设的驼乳产品深加工企业——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规模化生产,标志着福海骆驼产业扶贫模式在内蒙古成功复制,骆驼扶贫已成为可复制和推广的扶贫模式。

(一)阿右旗骆驼产业概况

1、骆驼产业概况:阿右旗是阿拉善双峰驼存栏最多的地区和养殖核心区,双峰驼是阿右旗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之一,依托这一资源,阿右旗与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按照“科研+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建成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沙漠之神”驼乳深加工、“苍天牧歌”驼肉精细分割等项目,形成了液态奶、驼奶粉、驼奶片及风干驼肉、熟食驼肉、精细分割驼肉等产品,逐步实现了驼产品的全方位开发,使全旗骆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目前,阿右旗共有骆驼良种繁育基地l个,奶源示范基地5个,驼肉深加工企业2家,驼绒纺织品加工企业2家,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17家,建成奶站52座,为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骆驼产业发展规划:阿右旗围绕“牧业适度发展、驼产业精深发展”的总要求,以骆驼科研课题为支撑、骆驼产品研发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导、骆驼良种繁育基地为示范、骆驼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生产为基础,通过正确引导、合理规划、政策扶持,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目标是将双峰驼数量稳控在6.5万峰,能繁母驼比重提高到40%,累计发展驼产业专业合作社20家,培育盟级双峰驼家庭生态牧场250家(其中达到自治区级家庭农牧场建设标准150家),年出栏骆驼0.65万峰,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盟级龙头企业1家,年生产加工鲜驼奶6000吨、生产加工精细分割驼肉1000吨、加工驼(毛)绒200吨,年出栏骆驼0.65万峰,驼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驼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0O人。

(二)阿右旗骆驼科研概况

1、骆驼科研机构概况:为加强科研力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当地政府引导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四家单位于2014年成立了内蒙古骆驼研究院,研究团队由国内外知名骆驼专家组成,团队成员来自乳品科学、动物科学、兽医学、生物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研究院长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大学、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等来自世界双峰驼及单峰驼主要产区的科研院校进行科研攻关合作。研究院主要围绕骆驼基因组学、骆驼生物制药学、骆驼产品研发、骆驼疾病防治、骆驼文化传承发展、骆驼特色旅游开发、骆驼饲草料种植和研发等方面进行重点科研攻关。

2、骆驼研究成果:研究院取得了11项专利,为驼奶深加工、驼奶掺假检测、骆驼乳化妆品生产、驼胶驼胎盘片制作、驼肉制品提供了技术保障。研究院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目标,将骆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为骆驼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科研支撑,为骆驼特色养殖提供专业指导,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科技服务。

(三)阿右旗骆驼产品企业概况

1、骆驼乳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阿右旗注册成立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6000吨骆驼乳制品生产线于2017年投产,上市产品有液态奶、驼奶片、驼奶粉、驼乳片4个系列20余个种类,目前日生产能力可达20吨;后期工程主要建设驼乳化妆品、保健品生产线,驼绒纺织品、驼肉系列产品生产线,驼乳生物制药生产线等。该公司是内蒙古第一家骆驼奶制品研发、精深加工和骆驼系列产品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也是阿右旗龙头企业。企业依托内蒙古骆驼研究院研发技术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

2、其他驼畜产品加工企业:阿右旗建成驼肉深加工企业2家,生产风干驼肉、酱驼肉等系列产品,并建成驼绒、毛加工企业2家,各类驼畜产品和驼骨工艺品,在当地各超市商场、景区、公路服务区、特产专卖店、古玩店等普遍销售,成为当地特产。

3、骆驼产业科技园:为扩大骆驼产业发展规模,阿右旗投资建设“骆驼产业科技园”特色产业项目,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和骆驼产业发展,通过政府项目扶持,成立内蒙古戈壁沙漠骆驼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内蒙古首家骆驼良种繁育基地l个(奶源示范基地),流转草牧场5.2万亩,存栏种驼240峰,开展骆驼良种化繁育及品种保护研究,对阿拉善双峰驼良种繁育和驼产业发展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四)阿右旗骆驼养殖场情况

1、骆驼养殖环境:阿右旗位于内蒙古高原极干旱地区,为暖温带干燥大陆性气候,地貌主要是荒漠和半荒漠丘陵,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1400米,年均气温8.4℃,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1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31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3104小时,日照百分率70%,年平均大风78天。该地区没有地表径流,人畜饮用水问题十分突出,养殖场牲畜饮水主要依靠机井;野生植物分属62科,216属,482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55科、208属、470种),饲用植物有绵蓬、芦苇等80多种。

2、骆驼养殖基本情况:阿右旗为使龙头企业带动骆驼产业生产营销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培育和壮大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专业骆驼养殖大户,目前,全旗拥有放养骆驼的天然草场328万亩,骆驼养殖户800余户,养殖专业合作社17家,全旗双峰驼存栏5.3万峰,并建成骆驼奶源示范基地5个,奶站52座。每个养殖场约饲养母驼40余峰,母驼6-7岁进入繁殖期,每峰母驼每次挤奶量约500克或毫升(人工饲养的母驼每次挤奶量约在700克或毫升),每日挤1-3次,收入可观。

3、驼产业带动脱贫情况:目前,阿右旗骆驼产业科技园以“公司+基地+科研+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已成雏形,随着骆驼产业链的延伸、龙头企业的引领,将拉动全旗骆驼养殖、挤奶、饲草料种植等行业发展,带动全旗农牧民就业1200人以上,带动全盟乃至周边旗县骆驼养殖规模15万峰左右,农牧户通过养殖、挤奶、母驼鲜奶销售,每峰骆驼年纯增收超过1万元。

(五)阿右旗骆驼养殖扶持政策

1、财政补贴政策:一是驼奶收购补贴。当地财政连续3年(2017—2019年),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牧民交售鲜驼奶补贴。养驼户与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联接关系,将挤奶母驼在企业登记备案,签订鲜驼奶交售补贴协议,制定挤奶规范和奶源质量标准,在企业收购驼奶15元/斤价格的基础上,驼奶补贴基金管理部门给予奶农5-9元/斤阶梯式价格补贴(年交售6000斤及以下的补贴5元/斤,年交售6000斤至18000斤的补贴7元/斤,年交售18000斤及以上补贴9元/斤),保证了企业稳定的奶源,也保证了合格的驼奶。补贴基金纳入阿右旗年度财政预算,旗财政局(补贴基金管理部门)负责按月按户发放驼奶补贴,年度汇总每户交售总量,发放年度享受差价补贴。旗农科局负责监督企业驼奶收购量及每户交售情况,并提供养驼户每月交售清单。二是产业贷款贴息。对专业合作社、农牧民发展骆驼产业的创业贷款、担保贷款实施财政贴息。贷款10万元及以内的,财政贴息30%;贷款10万元至20万元的,财政贴息35%;贷款20万元至50万元的,财政贴息40%;贷款50万元至100万元的,财政贴息50%;贷款100万元以上的,财政贴息60%。贴息方式以银行借款合同和利息支付凭证为准。

2、土地政策:将骆驼养殖用地纳入全旗土地总体规划,对重大骆驼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按年度土地使用计划予以保障供应;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牧民建设骆驼养殖场(小区) 用地,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按农业设施用地优先安排。

3、产业扶持政策:对招商引资企业、驼奶驼肉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养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凡符合盟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土地草原经营权流转、实施商标战略奖励、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认定监测等政策的,由旗农科局牵头统一向盟农牧部门申报兑现扶持和补助。一是发放专项补助。财政部门每年度整合涉农涉牧项目资金不少于300万元,用于农牧民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户)圈舍建设、奶站(点)建设、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补助;建标准化驼圈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按照150元/平方米给予资金补贴,超出800平方米以外部分不予补贴。二是扶持龙头企业。新建驼奶、驼肉、驼绒毛等精深加工项目的生产企业,可享受“驼产业发展担保基金”贷款扶持政策;获得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得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获得自治区农牧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三是奖励科研机构。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的,每项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自治区级科技成果的,每项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盟级科技成果奖的,每项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每项一次性奖励2万元。

4、金融保险政策:一是建立政银保协调机制。农科、林业、扶贫办等部门与相关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开展农牧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银保”合作贷款业务,通过“政银保”合作引入风险补偿机制,破解农牧业龙头企业及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担保难”、“抵押难”等资难题,撬动金融信贷资金支持骆驼产业发展。二是实行产业发展担保基金。由盟、旗两级按照1:1比例筹资金设立1000万元骆驼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重点用于扶持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在高端产品研发、专利技术引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工艺新装备生产线建设、品牌创立、骆驼养殖等方面的贷款担保。三是实行骆驼畜种养殖保险。按照种公驼、挤奶母驼、骟驼差异区别投保。每峰种公驼保险金额分为11000元、8000元和4000元(育成种公驼)三个档次;挤奶母驼保险金额分为8500元、6500元二个档次;骟驼保险金额由生理价值、市场价格、饲养成本合理确定。保险费率为2.4%。保费补贴比例为,盟级财政补贴20%,旗财政补贴50%,农牧户或者农牧户与龙头企业等共同承担30%。

(六)阿右旗骆驼产业运行的做法

1、骆驼种质资源保护:按照“以优配优、保优去劣”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当地将种公驼和基础母驼作为重点保种育种对象,改良畜种资源。完善以保种场为核心,育种核心群为依托,保种群为基础的三级保种选育体系,选育培育绒用型、肉用型及高产奶骆驼,提高骆驼整体生产水平。加强与内蒙古骆驼研究院等高等院所合作,建立骆驼育种数据库,逐步形成统一的阿拉善双峰驼选育技术标准。

2、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推动骆驼产业发展。一是推进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草原承包经营权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牧民流转,发展骆驼产业,培育家庭农牧场,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提高养殖基地建设水平。鼓励专业合作社、养驼大户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驼圈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挤奶、制冷和运输储存等设备,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三是严格草畜平衡。严控骆驼养殖户或专业合作社的骆驼养殖数量,无驼户或贫困户可通过草场租赁、流转、入股或奶驼代管、寄养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

3、加快产业化发展:依托重点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产业化集群,提升骆驼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苍天牧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生产高端骆驼乳肉系列产品,打造骆驼产业科技园,加大市场开拓,培育知名品牌。二是建设驼奶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政策扶持+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方式联建驼奶基地,实现奶源保障。三是完善产业链条。以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为加工集聚地,重点布局建设骆驼产业园,集中承接驼奶加工、驼肉加工、冷链物流运输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化集群。

4、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针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择优确定专家服务团队,竞选确定首席专家(任期三年)。专家服务团队负责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技术规划,遴选产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指导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开展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协作,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需求,进行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污染、低能耗、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优势产品。根据服务企业、示范基地的数量、成效和实际蹲点服务的天数及年度考核结果,安排专家团队科技服务工作经费。

5、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健全骆驼产业市场可预警、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的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与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奶源质量追溯体系。凡全旗范围内计划挤奶的母驼,全部打耳标编号建立档案,驼奶收购单位对每个母驼、每日奶样要逐个检测存档,确保奶源出处。二是加强出栏骆驼检疫管理。建立驼肉深加工企业收购档案,在驼奶驼肉销售过程中,确保每批次销售都能对应到相应的农牧户、骆驼,做到产品有源可查,加大全程质量检测,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

6、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等多种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及基地农牧民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分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农牧民以承包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入股合作社、合作组织,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入股或者兴办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深度融合,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带动农牧民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为龙头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原料。

7、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当地政府分充发挥“中国双峰驼之乡·阿拉善”和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作用,将骆驼非物质文化与沙漠文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别具特色、交融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新格局,做亮骆驼文化品牌。借助骆驼文化节、那达慕、骆驼高峰论坛等平台,开展以高端、绿色、天然、保健功能为重点的骆驼特色产品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骆驼产品知名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其潜在市场价值,为发展骆驼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农牧民发挥家庭牧场独特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驼奶疗养、骆驼摄影、骆驼选美、骆驼认领、驼队婚礼等传统文化活动,发展旅游服务业,提升骆驼品牌。开发骆驼文化创意产品,举办好“中国骆驼大会”,展示我旗驼产业优势和科研成果,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延伸骆驼相关产业链,促进骆驼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青海骆驼概况

(一)青海骆驼的历史:青海骆驼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是野生双峰驼在柴达木盆地演化过程中驯养的优良地方畜种,是古代牧民在戈壁荒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柴达木地区饲养骆驼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初,因进藏交通不便,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和开发青海西部地区,国家组建了骆驼运输队,并在柴达木地区设立驼场,数量达3~4万峰,骆驼成为当时主要的物资运输工具。青藏公路通车后,驼工和骆驼统一安置到茶卡、香日德、马海等地的国有驼场,部分骆驼由牧民散养。

(二)青海骆驼的生存环境:柴达木盆地属典型干旱寒冷、气温日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3~4.4℃,降水量25.1~179.1mm,蒸发量2088.8~2814.4mm,相对湿度为33%~42%,无霜期88~218天;河流均为内陆水系,水资源分布不均,冬季草场缺水严重;草原以荒漠草场型为主,其次为草原草场型中的滩地芦苇草场,再次为沼泽草场型中拂子茅草场和滩地芦苇草场,生长的多属旱生超旱生型植物, 植被耐盐碱,适宜骆驼生存。

(三)青海骆驼的分布与数量:青海骆驼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茫崖行委,共和盆地也有少量分布。据《草业与畜牧》2010年第10期《青海骆驼资源调查报告》,1983年柴达木盆地骆驼数量约28100峰,2010年共有3924峰(其中:都兰1076峰、乌兰1012峰、德令哈346峰、格尔木357峰、大才旦493峰、茫崖127峰、漠河畜牧场513峰)。

据海西州相关农牧数据:2015年海西州骆驼存栏7758峰,其中,格尔木667峰,德令哈639峰,都兰1676峰,乌兰2476峰,大柴旦2000,茫崖300峰。

据我们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期间走访调查统计,德令哈市骆驼存栏量约1205峰,其中:蓄集乡570峰、柯鲁柯镇280峰、怀头他拉镇170峰、尕海镇185峰;另外海西州莫河驼场存栏750余峰,乌兰县柯柯镇卜浪沟约存栏2000峰。

(四)青海骆驼的特性

1、体貌特征:青海骆驼体形高大,以粗壮结实型居多,细致紧凑或其它型较少,背部前锋高而窄、后峰低而广,被毛以褐色居多。

2、生物学特性:

(1)耐高、低温:能抵御最低气温-33.6℃、地表温-38.6℃,不致冻死,骆驼喜干厌湿,喜居高燥,能抵抗最高气温33.9℃和地表温71.1℃,并且对风沙有很强的耐受力,是其他牲畜所不及。

(2)耐粗饲、耐盐:主要采食荒漠半荒漠草场上的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植被,如骆驼剌、梭梭、白剌、珍珠、红砂等矮稀、叶小多刺、异味、盐碱含量高的灌木和牧草,而其它牲畜不能食用。骆驼嗜盐,是牛和羊的8倍。

(3)耐饥、耐渴:成年驼一般7~9天不喝水不影响正常新陈代谢,7~10天不采食的情况下仍可维持正常活动,具有很强的耐渴、耐饥能力,在不使役的情况下,一年抓膘可维持两年。

(4)解毒能力强:骆驼可采食狼毒草,其他动物采食会导致中毒。

3、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青海骆驼一般寿命在25-30岁,母驼4岁开始交配,公驼5岁开始交配,交配期在12月份~2月份,孕期在400天左右,2年至3年一胎,一胎一仔,幼驼成活率在87%左右,繁殖成活率在43%左右。

(2)产奶量:母驼产乳期14个月,日产乳量约1.5㎏/峰。

(3)产肉量:成年公驼平均体重达460㎏,净肉率35%,产肉性能较低。

(4)产毛量:成年公驼产绒毛4~7㎏/年,成年母驼产绒毛3~4㎏/年。

(五)青海骆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骆驼的社会功能下降,牧民对骆驼养殖积极性不高,骆驼被大量出售和宰杀,骆驼存栏量锐减。

1、交通运输功能已被取代:公路铁路的建设,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骆驼的托运功能已被完全取代。

2、驼畜产品产量不佳:骆驼净肉率在35%,绒毛产量相当于青海细毛羊,奶产量相当于奶牛的1/3。

3、繁殖率低:骆驼4岁才能配种,孕期在400天左右,2年至3年一胎,增长较慢。

(六)柴达木地区骆驼畜种保护措施:2003年,海西州人民政府将骆驼列为保护物种,并制定了《海西州骆驼保护与管理办法》,巩固国有驼场管理,逐步将其建成种公驼引进、培育、推广基地,建立柴达木双峰驼重点育种区;2009年,农业部确定莫河骆驼场为“青海骆驼种质资源保种场”,以解决柴达木地区双峰驼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2010年,海西州柴达木双峰骆驼协会与莫河骆驼场合作,用特级公驼进行了品种改良,以保护柴达木双峰驼品种资源。

四、开发柴达木骆驼资源的必然性

(一)骆驼的经济价值:骆驼有着特殊的生理机能,其畜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对发展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繁荣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

1、驼奶营养价值极高:驼奶蛋白质、钙含量比牛奶高,维生素C是牛奶的3倍,铁含量是牛奶的10倍,天然胰岛素含量是牛奶的3000多倍,脂肪含量则低于牛奶,其乳糖不会引发过敏原,其营养易被人体吸收。驼奶的这些特殊成分,在于医学和保健上用于糖尿病、肾病、肺结核、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免疫力低下等的辅助治疗,骆驼乳被称作沙漠中的“白金”。青海骆驼的乳汁口感更加浓郁,驼奶产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驼奶制品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

2、骆驼绒毛是优质的纺织原料:驼绒绒毛纤维细度高,拉力大、弹性强、光泽好,具有良好的可纺性能和耐磨性,有良好的成纱性,驼绒适应毛纺(精纺、粗纺)和棉纺加工系统,不仅可进行纯纺,还可与其他纤维原料进行混纺,驼绒制品具有极好的隔潮性和极强的保暖性,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腰腿痛等人群的最佳选择,驼绒是高级毛纺产品的优质原料。

3、驼肉是健康食材:驼峰、驼掌更是稀缺的名贵食材,是久负盛名的佳肴,驼掌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驼掌堪与熊掌媲美,古代宫廷御膳用的“北八珍”,驼掌即其中一珍;驼峰丰腴肥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骆驼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健康肉食。并且驼骨架、骨髓营养价值也很高。

4、驼骨工艺品美誉名扬:驼骨密度大,质地均匀,易于雕刻打磨,是制作工艺品的上等好原料,其工艺品具有很高观赏性。驼皮较厚,也是制革的好原料。

5、旅游观光价值:随着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在戈壁、沙漠、雪山、湖泊等景观有骑行和观赏骆驼这一古老畜种的需求,在敦煌景区、宁夏影视基地,骆驼骑行项目发展成熟,牧民收入可观,骆驼的观赏和乘骑价值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在特殊环境、灾害应急等方面,骆驼的乘骑、驮运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驼畜产品市场前景广大:骆驼畜种具有多种经济价值,目前,新疆、内蒙和唐山市等地驼奶产业已兴起,驼乳产品已在全国市场销售,并在香港特区和国外市场崭露头角,经济效益可观,新疆阿勒泰福海县、内蒙阿拉善右旗已初步形成骆驼资源多元化的产业,骆驼资源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柴达木骆驼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三)开发骆驼资源的必要性:柴达木双峰骆驼存栏数量锐减,地方政府虽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但因驼畜产品销售不畅,牧民养殖骆驼积极性不高,长期下去必将导致青海骆驼该优良畜种资源的消失,开发和利用骆驼资源,有利于保护古老畜种,有利于扩大农牧民增收致富,有利于牧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骆驼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四)发展骆驼产业可丰富当地畜牧业: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柴达木盆地北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区内梭梭林、湖泊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划定,以及封育禁牧区的延伸,区内草甸类、沼泽类适宜牛羊放牧的草场范围逐步压缩,牛羊的放养将受到严格的限制,而适宜饲养骆驼的荒漠类草原的面积优势将凸显。理论推算,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场养殖5万峰骆驼,不会对草场生态造成破坏,因此发展骆驼产业是丰富柴达木地区畜牧业的必然趋势。

1、柴达木盆地草场情况: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场有7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合骆驼生长的荒漠类草原约占80%,养殖骆驼具有先天条件。

2、德令哈草场情况:德令哈市草地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类草原约占46%,荒漠类草原上生长的主要植被有骆驼剌、梭梭、白剌等盐碱含量高的灌木和牧草,适合骆驼采食。

(五)骆驼养殖成本低廉:养殖骆驼是一个几乎没有风险的致富项目,骆驼抗病性能强,有特殊的消化系统,耐粗饲,饲草利用率高,成年骆驼饲草量是成年牛饲草量的一半,相比其他家畜养殖,骆驼养殖是低投入高产出,养殖效益比较明显。新疆和内蒙牧民养驼每峰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柴达木骆驼产业起步后,每峰骆驼年收入按0.5万元计算,一个牧民养2峰奶驼即可脱贫,是牧民增收致富的首选产业,适合推广。

(六)柴达木基础条件有助于发展骆驼产业: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三大骆驼主产区之一,区内自然环境适宜发展骆驼产业,莫河骆驼场作为海西地区骆驼繁育基地,确保了柴达木双峰驼优良的畜种,我州骆驼养殖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拥有运输驼队援藏的红色革命历史,以及多彩的民族驼文化,尤其德令哈市地理位置突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具有优势,开发骆驼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我州多地的调研和交流,各骆驼养殖户苦求驼产业的发展机遇,寻找和尝试着驼资源的开发,希望业内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我州发展骆驼产业潜力巨大。

五、德令哈地区发展骆驼产业的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的发展战略,德令哈地区发展高原绿色骆驼产业,有利于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有利于保护古老畜种。德令哈不仅在本区域拥有一定的骆驼资源和先天的养殖环境,而且在柴达木地区的特殊的区位优势而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效应,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一是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骆驼产业发展,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市有关单位参与的骆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工作计划,协同推进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二是强化科学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骆驼产业的目标,谋划布局,从战略层面推动德令哈地区骆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注重规划设计,明确发展目标。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一产业一品牌、一产业一名牌的理念,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柴达木地区骆驼资源的分布和预期发展情况,从资源、品牌、科技、市场、人才、项目、政策和空间布局等层面系统性编制出《德令哈市骆驼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本市“十四五”发展目标,确立骆驼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应明确政府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规划对产业的可指导性。

(三)推行科技支撑,确保高质量发展。一是组建青海骆驼科研机构。引进和培养对口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科研团队,加大青海骆驼畜种的研究,组织与国内外同行业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研究选育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势品种,制定《柴达木骆驼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针对畜种保护、养殖繁育、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二是提高骆驼养殖质量。将养殖大户、重点养殖区列为骆驼畜种基地,在骆驼繁殖、饲养、病害防治、提标增量等方面给予养殖户技术指导和管控,提高骆驼养殖数量和质量,确保良种的繁衍。三是提高驼畜产品质量。帮助生产企业把控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引进或借鉴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实现技术突破,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动当地骆驼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柴达木骆驼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四)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生产能力。一是鼓励骆驼奶产业发展。驼奶经济价值可观,应先从驼奶加工业开始,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对驼奶的生产经营,逐步形成市场效应,带动牧户养殖骆驼的积极性,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引导其他驼畜产品的生产。引导农牧民开办驼肉、驼绒等畜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充分开发驼畜资源,逐步形成地方特色骆驼产业链,丰富地方畜牧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三是培育驼畜产品龙头企业。政府牵头对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点对点组织招商,以及对其他相关驼畜产品生产企业招商,培育有实力的企业快速提高驼产业发展,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向精深加工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高原驼畜品牌,形成驼产业龙头效应,带动地区农牧民增收致富。

(五)规范行业管理,培育行业公信度:柴达木骆驼产业的发展必将刺激骆驼养殖量的增长,为规范养殖和保障驼畜产品的产能和质量,需规范管理。一是建设规范化养殖基地。以条件较成熟的养殖户为试点,逐步建立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基地,制定养殖标准、产品标准,规范骆驼的养殖经营管理,以提高驼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二是加大骆驼协会组织的管理。整合地区骆驼协会组织的资源,农牧部门加大组织指导力度,开展技术培训、专家讲座、资源调配、地区间行业信息交流等活动,对驼畜行业实施科学管理,促进骆驼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地理标志证明管理。针对柴达木骆驼养殖区域、数量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由协会统一监管发放标识,确保产品质量。

(六)结合文化旅游,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当地文化的植入。特产是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植入有利于驼畜产品的宣传推广,依据本地骆驼的历史文化,可将“万峰骆队支援青藏建设”“柴达木骆驼拓荒精神”德都蒙古骆驼等地方特色文化植入驼产业,即提升了产品知晓率和竞争力,也丰富了当地旅游文化。二是实施旅游促销。地方特产在旅游业销售中占有较大比重,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借助地方民族节会、物资交流会、旅游文化日、青洽会等活动推广和宣传驼畜产品,逐步将驼畜产品推广到特产专营店、景区商店、机场车站高速服务区、超市、电商等市场,实现全面上市,扩大销售范围。三是组织骆驼文化活动。以骆驼为媒介,举办柴达木骆驼文化旅游节、高原骆驼那达幕、青海骆驼论坛等活动,组织驼产业专家、协会成员、商旅客户、文化学者等相关人士参与交流合作,促进驼产业的技术推广、政策研究、商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推动骆驼产业发展。四是丰富旅游项目。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景区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可依据实际开发骆驼骑行专线,提高旅游娱乐观赏度,即帮助牧民增收,也丰富了旅游项目。

(七)强化政策引导,提升产业效率。一是落实畜种保护政策。制定出台相关的法规性文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骆驼资源和环境资源,有效保护柴达木骆驼畜种。二是加大养殖政策支持。适度放宽骆驼放牧条件,在土地(草场)利用、养殖贷款、畜产品收购、养殖棚圈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补贴或其他政策支持,鼓励农牧民、养殖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养殖骆驼。三是落实产业政策的支持。根据驼畜产品生产企业的效益、带动效应和信誉度,在企业扩大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适当给予用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大科技政策的支持。加大骆驼科研投入,培育地方的技术服务团队,以优越的待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技术上有突破、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和团队给予奖励,加大地区间的技术和信息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调研结果现实:我国双峰骆驼三大主产区(新疆、内蒙、青海),新疆、内蒙驼产业已经勃然兴起,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而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青海骆驼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反而呈现出不增反降的态势。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紧贴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重视骆驼产业发展,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挖掘其经济、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和利用骆驼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骆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