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读书

如今是一个人人创作的年代。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竞争本来是件好事,可以促进文学呈爆炸式的增长,推进精神文化的快速发展。

这是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我们总能找到积极的一面。可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一样了。

比如从读者的角度。以前文字少,买本书都要跑大老远去新华书店,而且还老贵了,所以总是喜欢在新华书店蹭书看。

那时候蹭书看可不容易。新华书店通常非常小,两边两块木板搭成的简易书架子,密密麻麻摆满了书。中间的过道狭小而气闷,一般仅容一个人通过,想要蹲下取书有时都不太容易。

小时候我去赶集多办就是直奔书店去的,因为可以免费看书,所以常常乐此不疲。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即使大热的天没有空调,气息不畅,也有很多人如我一样蹭书看。

因为过道很窄,别人要过经过我们就不得站在过道里。而且想免费看书你还得有一项本事,就是与图书老板躲猫猫,你不能杵在原地,必须要时常走动。

于是,我练就了一项本事,眼睛盯着书上不停,不看路也能让开书架,躲开书店老板的识线,而且还能在人群中穿来插去。

那时候没有凳子,也没有空调,有时看着看着就冒汗,赶紧拿袖子擦干净,可不能弄在了书上,不然书店老板准让我赔。手也不能出汗,我的决窍是拿一块手巾捏在手里。

那时候我看书也不择书,不管什么书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真正是“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如果碰巧去亲戚或邻居家能够发现一本书那可算得上天大的惊喜了。不管好与差,都是细细读、反复读,直到深入到脑子里。

如今电子屏阅的时代,读书可谓方便了。而且有很多大神各种书评让人眼花缭乱,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读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人创作也有一个坏处,就是当文章太多的时候阅读成本增加了一个寻找的环节。

就好像原本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自从发明了酒精加香精兑假酒以后,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味道,嗅多了以后味觉便会出毛病,再难分辩出好与歹来。当老酒鬼换代后,深巷的酒便再无人知晓。

读书也一样,当潜意识认为随时都能看书时,自己便没了紧迫感,没有紧迫感就没了读书欲望。从读者的角度看,那就是文字泛滥,无所适从。

我现在看书都是奔着目的去的,很容易限制自己的思路与大脑。却又发现,很多书都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指导性不能说没有,只是少得可怜。

所以择书就成了一件紧要的事。当没有找到值得一读的书的时候,不如还是去看那些经典。四书五经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