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内向的人

这两天相继读了两本关于介绍“内向者”的书,一本是马蒂-兰尼的《内向者心理学》,另一本是珍妮弗-康维勒的《内向者沟通圣经》,两本书分别介绍了内向者背后的心理结构脉络,以及给内向者的行动指南。

因为自己算是一个内向的人,生活工作中也感觉到内向性格给自己带来的社交恐惧,所以也曾经尝试过很多的方法想改变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尤其羡慕那些到哪里都侃侃而谈,跟谁都是自来熟的人,感觉外向者仿佛时刻是站在聚光灯下的,令内向的我心向往之。然而当你真正尝试去改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的困难,也会因为难以转变性格而苦难自责等等。

当我读到上面提到的两本书时,我才了解了内向者的心理机制,明白了内向者与外向者其实是各有其天职的。所以无需自责抱怨,也不必羡慕他人,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就好。接下来简单梳理一下这两本书的重点。一是内向者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二是内向者的行动指南。

心理机制

内向者与外向者性格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的精力来源不同。内向者的精力是源于内部的,每当内向者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或者生活中的麻烦事情,实际是不断消耗精力的过程。也就是说与外界交互过程中,内向者的精力是不断减少的。只有安静独处的过程才会慢慢补充自己的精力值。

与内向者相反,外向者的精力是来源于外部的,是通过不断与外部环境接触,比如与人协作交流的过程中补充精力的,相反如果让外向者独处,他们会觉得很难受,不舒服,这个过程是精力消耗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内向者与外向者关于精力的获取方式完全相反的,这也就造成两类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化。

那么所谓的精力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再从深层次剖析,决定差异化的生理结构到底是什么呢?《内向者心理学》这本书中从生理结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神经递质的差异”。不同的神经递质激发不同的自主神经中枢,这就是人们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根本原因。

行动指南

既然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具体该怎么做呢,两本书的作者 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应对策略。首先是《内向者心理学》的建议:

1. 控制个人节奏。

内向的人关键是要节约精力,不要等到自己的精力耗尽了才开始放缓步调。清楚精力周期和峰值。

2. 划定个人边界

学会拒绝别人的要求,让别人知道你对于个人时间和空间的需要。

3. 适时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身体总是倾向于精力不济,所以需要定时休息,不停充电。阳光,香味,小食物。

《内向者沟通圣经》这本书则给出了内向者优势的4P法则,即:准备——展示——推动——练习。

1.准备。充足准备,计划越充分,应对越自如。应对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展示。专注当下事情与人,真诚和坦诚,有技巧地展示自己,能帮助你赢得别人的好感。

3.推动。走出舒适区,一定要给自己设置有挑战的场景,阶段性目标。

4.练习。让自己准备技能,演示技巧和推出自己走出舒适区走向更高层级重要的环节。想办法找各种机会去锻炼自己不擅长的能力。

综上,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耗子都是好猫。内向者也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耗子都是好猫。内向者也有其特有的优点,我也属于内向型性格的人,掌握特有的法则,同样可以活的漂亮。有其特有的优点,我也属于内向型性格的人,掌握特有的法则,同样可以活的漂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也是个内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