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独轮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样的独轮车是农村各户必备的交通工具。我家也不例外,有了这个独轮车(也叫小搡车),无论是拾柴打草赶集上店走亲戚都非常方便,我很喜欢它,记忆很深。

    那是刚上小学的时候,小车装上重物推不动,但是光推空车还可以。记得放秋假的时候,推着小车跟父亲到洼里拾柴火。那时还是集体制生产小队里,队长派社员耕地准备种冬小麦,父亲也被派在其中,到了地里几个社员在前面有用犁耕的有用耠子耕的,父亲在后面跟着耙地,这盘耙有两个壮牲口拉着,把刚耕过去的地用耙上面的耙齿把地整平,同时也保住了墒情(就是保住土壤中的水分)。在耙地的过程中用耙齿把耕地翻出的草根杂草拢到一起,拢的多了把耙用力往上一抬,这些杂草就会甩在地面上俗称耙堆子,我就把耙堆的杂草捡起来,然后再去捡下一个耙堆,就这样半天下来就会闹一车柴火(杂草)。回家的时候,父亲把柴火装好车,再把那盘耙放到托床上,就把管牲口的撇绳交给我,牲畜很听话的,我赶着牲口在前面走,父亲推车在后边跟着,收获满满,虽然一身土有些累还有些饿,但还是非常高兴。

    一九六o至一九六二年是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加上其他原因,人们的吃穿烧遇到极大困难,俗称叫做“瓜菜代”年代。地里打的粮食不多,靠国家救济一点 ,每天每人八两的定量,没有象现在这么多的副食呀真是吃不饱。怎么办,老天有眼,北边的文安洼离我村有二十来里地,那里地下不深有叫做“地梨儿”粮食,因为洼口大柴火也好拾。那时候我十岁出头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和大人们一起到北洼不是打地梨儿就是拾柴火,早晨起来太困了,还是这个小搡车帮了大忙.躺在小车上,父亲推着我到地里醒了盹了帮着大人干活,干了一整天晚上到家已经出来星星了。五、六年级的小学没有怎么上,就这样坚持着,三年困难时期终于挺过来了。

    六二年考上的大城中学,三年初中学习还算顺利,六五年考上了中专。当年六月底中考结束,天气慢慢热了,就帮着家里干点家务,到八月中下旬天气就没有那么热了,看看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和家里商量自己推车到北边文安洼拾柴火,不是小孩子了,可以推动较重的东西了。早起吃完饭,带上干粮  中午要在洼里吃,再带上瓶水就上路了。到了那里大多是用小镐子把白高梁根扎(炸  )子刀下来,再捆成十多个小捆,再装上车,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推车回家。每天就这样做,一个来月就堆起了个小柴火垛,夠烧一段时间的了,母亲非常高兴夸我很能干。

    一晃过去几十年了,小搡车忘不了,当时人们的感情融洽也忘不了,大自然给我们的很多很多也忘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家的独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