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歌之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鸤鸠》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梅树枝间。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玉饰皮帽花色新鲜。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酸枣树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从不走样。仪容端庄从不走样,各国有了模范形象。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翻飞栖息丛莽。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为榜样。百姓敬仰作为榜样,怎不祝他万寿无疆。

这是一首赞美君子品行如一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重章叠句,只是换了个别字而已。以布谷鸟起兴,来赞扬一位真正的君子他外表的仪态与内心的坚定是一致的。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诗歌中反复的歌咏赞颂,可见国人是多么的爱戴他。

首章以布谷鸟养育自己的幼鸟起兴,赞扬它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平均如一。“鳲鸠在桑,其子七兮。”《诗集传》说:“布谷鸟饲子早上从上向下喂,晚上从下向上喂,对每只小幼鸟都是一视同仁的。”诗人用鳲鸠来引出真正想要赞美的人。我们看下一句:“淑人君子,其仪一兮。”美好的君子他的人怎么样呢?他的仪表内心是一致的。由表及里再一次赞扬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那么真正的君子是什么样子呢?是言行一致,外表的仪态与内心的坚定是一致的。一个君子,是有信仰的人,他的内心就是坚定的。

二章诗人继续以鳲鸠起兴“鳲鸠在桑,其子在梅。”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它的幼鸟在梅枝间嬉戏。“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带是用白丝线织成的。“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他的腰带是用白丝线织成的,皮帽上镶着玉制的饰品。后两句诗人一直在说君子的外在着装非常的精美,以他的仪表是多少的漂亮。以玉来比喻君子的内在的品德是多么的贤良而高尚。

三章诗人继续以鳲鸠起兴“鸤鸠在桑,其子在棘。”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它的幼鸟在枣枝间嬉戏。“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忒(tè):毛诗译为:差错。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人无差错。“其仪不忒,正是四国。”仪容端庄从无差错,是周边各个国家的榜样。一个国君如果够始终做到坚持公义,不偏私、公正公平公义,才能令人天下人信服,成为周边的各个诸侯国的领袖。做为一位国君以德服人,以仁义而名传天下。才能使周边诸侯国的信服。心甘情愿的臣服。也许这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国君的形象吧。

四章诗人继续以鳲鸠起兴“鳲鸠在桑,其子在榛。”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它的幼鸟在榛树枝间嬉戏。“淑人君子,正是国人,”品性善良的好君子,是国人敬仰的好榜样。“正是国人。胡不万年?”是国人敬仰的好榜样,怎么能不祝他万寿无疆。作为一位国君,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处事公正不阿,用心治理国家,善待百姓,那举国上下的百姓也会对他忠心不二,形成一股不溃散的凝聚力。诗歌中反复的歌咏赞颂,将这位君子的形象描绘得如此高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承担得起如此高尚形象的那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开国君主曹叔振铎了,纵观曹国以后的各个君主,从好奇害死猫的曹共公因对重耳的身体产生了兴趣,他偷看晋文公重耳的肋骨,引起重耳的报复,最后被俘。等到曹国国君传到曹悼公的时候,曹悼公去宋国朝拜当时的宋景公,就被宋国给抓了起来。这回宋国可没有晋国那么仁义了,曹悼公就一直在宋国吃牢饭,一直吃到了死。又经过几代传递之后,他们一个叫伯阳的后代当上了国君。不自量力的想灭掉宋国,却没有想到被宋国消灭了。曹国除了开国之君曹叔振铎外没有特别出色、贤明的国君。所以这首曹风诗歌中赞颂的君子很有可能就是曹国的开国国君曹叔振铎。如果每个国君都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又怎么不祝愿他万寿无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颂歌之鸤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