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胡同初相见

  旧时开封人的一天,是从碌碌的车轮声开始的。夜色犹深,鸡还未鸣,四方正门已经开启,大道上,早行的车轮声隆隆,惊醒了四边纵横行走巷里浅睡的雄鸡,于是鸡鸣声伴着犬吠,唤醒了这座古老城市崭新的一天。

  北宋之初,开封按着宫城,内城,外城三重环套的城郭布局。外城更是先建了十三巨楼,有如巨大磁石,吸引着开封城的民众绕楼而居,自结成市。

  积八朝王城之厚重,使开封迥异于唐之长安的街坊格局,不用坊墙隔出街市,而是开放性的向街开门。于是以经纬涂制的街巷交汇,宋人的衣食住行,一更昔日局限的坊内交易,而是交融在目之所见,行走之间。

  时光荏苒,旧时城郭已掩于黄河泥沙之下,一条条宽阔的多车道公路,一幢幢高可入云的新建筑正改变着开封的模样,而曾经在东京梦华录中繁华的宋都,在公路围堵和高楼俯视中萎缩,在沉默中它还在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和历史。

  红墙灰瓦是近几十年来的标配。不加粉饰的红墙,高高的方窗,讲究些的人家,屋顶的平台的围墙隔砖留空,砌成简单花型,一是美观,二是通风,三是便于流水。加上临街墙上用白灰刷的高度相同的,整齐划一;伴着门前道边一抱粗细,华盖如云的老树与细瘦的电线杆相望相扶;地表平整的柏油路经雨未干,裂缝如龟纹。这就是开封的胡同。而路旁,占着不宽道路的汽车的乱入,更是反衬了胡同沧桑。

  开封的胡同如同一位年长的老者,耄耋老矣,却依然衣着得体、整洁如昔,虽白发苍苍却依旧活力充沛,固守属于自己的传统,又沉默咀嚼文化兴衰。

  即是老者,自有故事。

  龙亭,为五代及宋内城,几兴几毁,明时在此址改建为周藩王府,皇家气派自是与众不同。所以,周边胡同,也就与王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相传周边撵子街,豆腐营街都与王宫用度有关。而无梁庙街、卷棚庙街,宝珠寺街、老会馆街却以特色建筑得名。游梁祠街更是因孟子学说鼎鼎大名。

  胡同里房子鳞此节比,新旧不一。多数已经是由水泥砖瓦翻建,但只要细心寻找,还是有一些保留着旧时样貌。

  踏进胡同,对于孩子们来说,直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斑驳的木门,灰墙上大红的福对;铺满整面墙的藤萝;横遮街道的葡萄;如盏盏青色灯笼,高挂枝头的柿子树;静置门边的抱鼓石,孩子们都是初次相见。

  漫步在胡同当中,犹如走进一段历史的画卷。破旧的老房屋,沧桑的街道,这里保存着老开封的特有风情。它是城市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所,是出门入户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它临近喧嚣,却宁静澹泊,静观着城市的变迁,又记述着城市古老的历史。

  胡同口透着沧桑的大槐树、夏夜里惬意的纳凉、小伙伴们肆意的玩闹、那让人巴巴盼着的吆喝声……对于孩子们,只是别人讲述出的一张张旧时场景,但希望通过他们的新奇探索,能让这城市的历史在他们的记忆中刻画出一些痕迹,更希望在他们的未来,这些胡同文化能长久的保存下来,融合入城市的发展,以历史的面貌与发展共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封胡同初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