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个性化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文本中蕴含的作者“这个生命体”独特的生命意识——欲念、情趣、意志等等。这些内容带着作者可感可触的体温,响着作者或舒缓或急促的呼吸与心跳,展现着作者非常个人化的爱好与趣味……换言之,个性化内容就是作者个体人生独特的酸甜苦辣哭笑悲喜爱恨情仇。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为生命的表现。”清人叶燮论诗时说:诗中表现的“事”“情”“理”三种内容,全部紧贴诗人本身的人生,“事”反映诗人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和人际遭遇,“情”表现诗人各式各样的人生欲念和人生感慨,“理”述说诗人不尽相同的人生概念和人生哲学。其实,无论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还是一般的作者,他们作品中所述的“事”“情”“理”,都是作者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开掘与把握。正是这种开掘和把握,使得文本有了作者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我们读懂了屈原;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我们认识了司马迁;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我们感喟柳三变……

        这里要强调的是,作者的“生命”不是自然生命,而是“文化生命”。与其他动物比,人因为文化性而显示出他的卓尔不群。处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不由自主地降生在某种文化环境中,以某种文化方式生活着。这种文化方式由语言、习俗、道德等构成,它基本上规定了人的行走方向,如诚实、担当、进取、友爱、仁德、悲悯、创新、追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位优秀的作者,他既传承人类共通的历史文化,张扬人类的基本生活信念,同时又表达个体的生命意识,体现个体生命意识的“独特性”。正因为此,优秀的作者绝不会因为表达相同主题而写出与其他作者雷同的东西,而会贡献出具有个性化内容的文本。刘兰芝“举身赴清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她们守护爱情的坚执形象何其相似,但她们却有着迥异的生活方式与性格特征。优秀文本都在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中显示着特殊性。

          体验是学习者以自己的语言、思想、情感以至整个生命不断与学习对象世界的语言、思想、情感及表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发生‘力的作用’,在这不断的‘力的作用’下使自我不断得到升华——语言能力的升华、思想情操的升华、人格精神的升华,最终获得新生。

      “体验是读者与文本产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而进行对话的基本方式,是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深度的解读体验,不但是情感的宣泄,而且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的超越。因为当读者在文本解读中体验到作家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激流而心醉神迷之时,就会顿然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主体情感传导活动,使文本成为一种活感性的创生和传达,造成解读主体的灵魂的内在震荡和剧烈的感情冲击,或给读者带来生命价值信念的苏醒,使震颤的心灵连带着整个生命获得更新和再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