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旗育儿成长记035:为什么说假期带孩子多读经典?

每天分享育儿成长心得,记录生活点滴,感悟人生真谛,与君共勉!

育儿:

晚上问茗茗谁先洗澡,他又说:你先洗,我不洗。
我说:采访下,你是怎样看待洗澡这件事的?
茗茗:我觉得它不重要。
先生听到说:你澡都不洗还回老家?

茗茗:回老家我会洗的,回去前一天洗。
先生:那你到老家呢?
茗茗:到老家也洗,就在上海家里不洗,我是要和你们对着干(好坦白啊!)
我:回家前也不要洗,留着回去洗了给奶奶的菜地施肥,千万别洗。

先生:不洗就不洗吧,不要往大床上坐。
我:也不要睡下铺,只在你上铺。

过来会茗茗自言自语说:哎呦,这衣服湿了,看来只能洗澡了。(哈哈,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看来还是我们忍不住想说,不说人家该干啥就干啥去了。)

感悟: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询问,忍住不催促。

2、茗茗终于同意了小宝睡小房间,这些天他睡上铺小宝睡下铺,前天晚上他觉得太热就跑到下铺开了风扇睡,小宝醒了看到哥哥在下铺大吵着要他走,那时我已经起床了,后来小宝跑到大房间睡了会。

昨天晚上茗茗又提出睡下铺,小宝自然不同意,我说上铺太热哥哥怎么办?他说反正不要哥哥在下面。我帮茗茗找了个小风扇让他上去,茗茗也不肯。小宝开始哭闹,我无奈地说:那你们说怎么办吧?我想到的办法你们都不同意。

这时茗茗说他去客厅睡,带上他的折叠蚊帐,我说这也是个办法,客厅更凉快些。就这样,茗茗带着蚊帐去了客厅,像野营一样睡了一晚。

感悟:当把问题交给孩子,不急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势,可能反而问题有了答案,因为他们开始思考怎么办?

学习成长:
1、读《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收获:
尽管我们现在倡导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当然也是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不过,除了学习成绩孩子需要有更多的能力方面的成长。

在第25页,李中莹老师的学生陈敏霞女士谈到,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与人沟通的能力,
团体合作能力,
创造性学习思维能力,
认识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完善的人格等等。

2、回听葛老师在一朋友群关于小学语文的分享,受益匪浅,感到认识葛老师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她分享语文,更加意识到读古文经典的重要性。不论从应考还是孩子的成长,我也认同多读经典是非常有益。

自2018年国庆节带兄弟俩去一个书院读经典以来,便开始在家里读。当时回来我也坚持读了大概200多遍《老子》,我是想测试书院说的熟读自然成诵方法,确实有效,我后来背了下来,这个过程茗茗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着读背也基本背了下来。

其实我当时是有些激进的,感到不读就是浪费生命,先生甚至说我有点像中毒一样,茗茗甚至为此事和我强烈对抗。直到后来遇到台湾薛仁明老师的《孔子随喜》,我懂得了生命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我变得放松下来,把关系搞僵了把自己搞疲惫了学什么都效果都不好。

从那之后我开始慢下来,也更关注自己的状态,从薛老师的书里我读到一个真实朴素的孔子,而不是被奉为圣人高高在上遥不可以及的孔子。读了那本书我更喜欢和钦佩孔子了,为他的真实、勇敢、智慧和当下,回头再读《论语》,我发现常常读着读着读懂了一句,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孩子读经典,我希望茗茗能在12岁前再把《论语》和《易经》熟读,能背下来最好。小宝时间多就慢慢磨耳朵,他喜欢听《易经》,经常听到别的自己就切换回来,现在前面的三节听多了也背下来了,时常不肯读后面的只背那三节,反正只要在家我一般开着读经机,磨耳朵也好。

我要求他们看动画前读经典《论语》《老子》《易经》三选一,放假又加了英文经典,想多看动画就多读经典,茗茗经常找《论语》里最短的读,假期我也打算好好抓一下按顺序读读。我自己也要读起来,最近有些懈怠了。

昨天又开始带他们复习之前报的《中小学古诗词》音频课,共210首。老师解析的背景和作者都特别好,帮助理解古诗词。我带他们每个假期过一遍,哥俩一起听,茗茗自己读一遍,我再带小宝读一遍。曾经我还根据遗忘曲线设计了1、2、4、7、14复习法,就是除了当天的一首,再复习前面第2、4、7、14天的,我觉得这个方式不错接下来继续用下。

关于读经典,我还是小白,只是我分享了我曾经的过度执着和一点实践心得,不过我认为利用假期多带孩子读背经典和古诗词,还是不错的选择。

感悟:
读经典是好,还是要把握分寸和方法,引导孩子多读而不是逼迫。其实学其他东西也一样,兴趣没有养成之前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有时我会想读一句是一句,能多读更好,不再执着了。

生活:
最近做山药红枣小迷糊,发现弄山药时手经常会痒,过来好多天想起家里有很多一次性手套,有时觉得麻烦就又没用,痒的时候就想下次用,下次又想就一根算了吧,就这样反复好几天,昨天终于戴上了手套,手没再痒了而且也不觉得麻烦。

感悟:
有时我们过于习惯在做的事而不愿改变,哪怕一点点,因为我们太熟悉习惯过去了。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从点滴开始改变。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悟或触动吗?欢迎留言!欢迎更多交流和碰撞!

背景资料:
茗茗:十岁男孩,开学小学5年级;小宝:四岁半男孩,开学幼儿园中班
作者刘栩旗:在心理学领域摸爬滚打15年,一路学习实践、反思和分享,坚持带着觉察和孩子一起成长,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栩旗育儿成长记035:为什么说假期带孩子多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