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贾樟柯的电影手记《贾想》?

前情提要

书籍分类:艺术

小仙推荐指数:三星


“有时候我突然会想:他们是否也跟我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吃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一样。我非常恐惧自己失去对其他人的好奇,拍纪录片可以帮我消除这种恐惧。”

——贾樟柯


贾樟柯的新电影《江湖儿女》上映了,我还没看,但也不打算去看。


贾樟柯的电影重复是必然的,失望也是必然的,但贾樟柯的书《贾想》依然是一本不错的的电影手记。


(贾想封面)


绿色“皮革”封皮,银色腰封,细腻的纸张,清晰而具有美感的文字排布——理想国系列的书,质感总是不错。《贾想》作为一本电影手记,却和理想国的经典图书一样,对社会现状充满了反思与批判。


(理想国标志)


爱看书的人通常都爱看电影。先有文字,再成剧本,然后成为荧幕之作。电影是一种更具有表现力、更大众的媒介形式。比文字更具象化,比电视剧更凝练。

电影手记把这些东西都串联起来了。

贾樟柯在手记里写自己的电影,也写别人的电影。《小武》《站台》《天注定》《山河故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花样年华》《霸王别姬》《卧虎藏龙》《小城之春》……品评自己,也品评别的导演——伍迪·艾伦、布列松、小津安二郎、李安、杨德昌……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大作、大家。

“没有了青春的人都爱眯个午觉。”

“就像布列松说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它被推出以后,便与导演无关了,你只能祝它好运。”

“归根结底,电影仍然是独裁的艺术。”

“所谓故事,看起来往往只是一些闲情散景。”

在你看《贾想》之前,最好先看看贾樟柯的电影,或者一边看书,一边看他的电影,这样,你会对他有更具象的认知。他所有的电影当中,《小武》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很老的电影、真正的电影。除了他拍的电影,我也看了他喜欢的电影。


都看过之后,你对国产电影的现状就心里有数了。

电影类的书籍有很多,他们从属于艺术管区。《贾想》一直蛮叫座,是有原因的。说实话,当初看《贾想》,我很激动,我觉得“贾樟柯是条汉子”。他在我心里是一个有血性、有理想又正直的青年,他也是个有情怀的人,一个电影人。最重要的是他真诚。

但自从我知道贾樟柯总是让他老婆赵涛饰演自己的电影中的女主角,我对他的兴趣就慢慢变淡了,说不上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许是预警,预示着他的作品要开始重复?也许吧。

(赵涛照片)


有人是这样提到贾樟柯的:更难捕捉和表现的中产人好像从各种作品中消失了,上层人士的形象太刻板了,倒是反映底层人生活状况的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贾樟柯的电影。

导演和作家是一样的,都只是通过一种媒介传达自己内心对世界的认知。创作都讲技巧,但伟大的创作讲的是创作者的人格。修心、表达自我比顺应潮流更重要。最土的大实话是成就伟大之言。

“从其追随者、读者的水平就可以看出这个创作者的水平。”

大师们的选题总是在重复,就像伍迪·艾伦总是在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贾樟柯总是关注小镇青年。除非一个创作者在自己顶峰的时期选择“金盆洗手”,不然,下坡路是必须的。

前有张艺谋,后有贾樟柯。

贾樟柯在小城里做的广告:

(部分广告标语图)

这很“营销”“很套路”“很经济社会”,人群定位准确,用语深入人心……就是作品一看就是陈词滥调。作为一个挑剔的消费者,我很难说服自己买单。

有人戏谑,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花钱真的可以买来爱情的时代。大背景下,有几个人能幸免……说什么都像是“五十步笑百步”。

好像提笔就很仙风道骨,面对吃喝拉撒就俗。

为什么早一点的时代,出了那么多伟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这真是一个无比“扑街”的问题——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真是太糟糕了。

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才是好东西,所以我喜欢老电影、老歌和故人。

——————

注:部分图自网络,侵删。

“书痴评书”公众号,每周六定点更新,只写实在、靠谱的书评。阅读过海量书籍的“书痴”,对书的褒贬都足够真实,带你挑好书,告别传统“高评却无质量”的书籍。降低信息冗余度,只读优质书。微信搜索“书痴评书”即可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评价贾樟柯的电影手记《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