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认知看教育偏见——《社会性动物》第2章读书感悟

        “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这个研究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如何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如何解释、记忆、预测、做出决定、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为什么这些过程经常会产生错误。”尽管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但是依然很容易产生误解、冲突、错误、偏见,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未必意识到,然而正是这些偏见,把行为引向错误的方向,而我们毫无察觉。

        在读过这一章后,我发现曾经以为自己“没有偏见”的人其实正处在偏见的核心,我们看到的真相,可能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相信的真相,而不是用理性的力量来完成的。就像艾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第2章中提到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取决于我们的直觉、我们的个性、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一系列基础性的社会动机。”缺少了客观、科学、理性的观察、分析,仅凭个人的感知,我们真的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如果大脑固有的偏见被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大脑的“偏见盲点”让人用双重标准来审视自己和他人,忽略掉完整背景去孤立地看待某种行为;“证实偏见”让一些人顽固地坚持己见,眼睛只看到支持他们所期待的事实;“自我中心偏见”导致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错误和谎言;而“消极偏见”往往让人倾向于去关注负面的东西,对积极的一面视而不见或不加关注。这些偏见就散落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多一些爱、尊重、理解和宽容,多听听孩子发出的声音,积极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正向因素,也许能避免错得太多。

        核心的社会动机包括“归属”、“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被重视需要”、“信任”等,这些都反映出人在精神世界的需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让我们看到教育与社会的联结。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社会动机的原理来观察一些令人困扰的教育现象,譬如有的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喜欢食用垃圾食品、暴躁易怒或敏感等,并探寻其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深入的调研,而不是想当然地贴标签、下结论。给口渴的人一杯水,水在那一刻就是最好的礼物。教育也是这样的吧?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解释了自证预言的归因,也为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始终怀有希望、期待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比我们想的更好。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来说,来自教师的肯定、鼓励就是滋养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最好的营养。

        我们随着时间旅行,走过四季,穿过时光,在一个又一个日子里慢慢长大。如同树的年轮,我们的心上也会镌刻下社会的印记,头脑里依然保留着时代的光影,这些让每个人成为独立的自己,或许是最好的,或许带着些许遗憾。对社会认知的了解,让我们学着看清自己,也看清他人,在纷繁的世界上,变得更智慧,更感恩,用一颗平和公正的心,与生命中的得与失共舞。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社会认知看教育偏见——《社会性动物》第2章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