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02。2020-2-25》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02。2020-2-25》

今天是庚子年戊寅月戊戌日,二月初三,2020年2月25日星期二。

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上一节,船山讲解了知性和尽性、尽心和至诚,是两对知与行。"尽心知性",这是孟子提出来的,与本章的"尽性至诚",形成对照关系。我们常说尽心存性,就是知与行的模式,尽心是知,存性是行。所谓的尽心,就是人之虚灵知觉的妙用,用到正地方就叫尽心。尽性存性,这是从君子角度切入诚的方法,因为君子由教而入的,依循着自明而诚的路径。所谓的明,就是通过彻底到位地运用心的虚灵知觉之妙用,辨析明,求得理,触动行,达于诚。由此可见,自明而诚的过程中,中间就有“知性”的环节,连接构成知行合一的完整活动。

    船山为何要特地做此区别呢?

    这一节的讲解,多少能够反映出一点——区别尽心、知性、尽性、明善、至诚这五个环节次第的必然性。

    船山讲解说,朱子对这一章的总结结论是“此自诚而明之事也”,显然,这句总结针对的是下一章“其次致曲”而言的,也就是由一偏而推致至诚的路径,这是君子通过努力通达至诚的方法;但是,朱子的总结结论并不仅仅用于提示这一章和下一章的分野,而是回过头去,对这一章定了调子。定的什么调子呢?明的用处包含着诚。“此自明而诚之事”这句话表明,无论是尽人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还是与天地参,都是明的大功用。朱子说,明,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知无不明”,二是“处无不当”。“知无不明”固然是明的功用,“处无不当”表面上看起来是诚以成物,实际上也是明的功效,说明什么呢?明之所至,诚和用是同步实现的。

    明,开始变得有趣了。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02。20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