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的过程,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人很难了解到。而在中国,敢于花钱去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这里边并不是钱的事,更多的是所谓的“面子问题”。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心理有问题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精神有问题,去见心理治疗师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我是个精神病”。所以,为了不让大家以为自己是个精神病,即便自己心理上有了问题,很痛苦,甚至抑郁症的征兆很明显了,大多数人也不会主动去接受心理治疗。所以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心理治疗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给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形象,把心理治疗的整个过程完整的展现了出来。因为其中的角色都是可爱的小动物,所以更让人容易接受。一只抑郁的蛤蟆,总比一个抑郁的男人要可爱和搞笑的多,全书从一开始的角色设定上就给本书增加了可读性。
我想说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内容。
第一点,就是蛤蟆第一次去见心理治疗师苍鹭时,两人之间的对话。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我对心理治疗的想象。
我想象的是,心理治疗师一定是个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或者即便无法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富有同情心的状态,肯定也得装模作样一下。毕竟这是他的工作,他要靠这个赚钱,他比谁都知道面前这个抑郁的人需要他的同情和理解。我甚至想象了心理治疗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表情,一定是非常专注非常诚恳眼泪含眼圈的望着对方,让对方知道自己和他在一起,自己非常的理解他。
好了,想象的翅膀飞的有点放肆,书中的描写可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来看看书里的描述:
苍鹭走进了房间,他个子很高,看上去富有智慧。他在蛤蟆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道过早安,接着便无声地看着蛤蟆。
蛤蟆早已习惯人们同他说话,正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可什么动静也没有。这一阵沉默让蛤蟆感到血液涌上头部,仿佛房间里的紧张气氛也瞬间加剧了。他开始感到相当不舒服。苍鹭依然看着他,终于,蛤蟆再也忍不住了。
他哀怨地问:“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
“关于什么?”苍鹭答道。
“呃,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
“你感觉不好受?”
“是的,不好受。他们肯定把关于我的所有事情都跟你说了吧?”
“‘他们’是谁?”苍鹭问。
“哦,你知道的,獾、河鼠他们几个。”说出这几个字时,蛤蟆哭了起来,不快的感受也更汹涌地释放出来。这不快,他竟不知不觉闷在心里很久了。苍鹭依然不语,只把一盒面巾纸推到了蛤蟆这里。
对话进行到这里,我得说一下我当时阅读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让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这只苍鹭好高冷呀。
现实中肯定不是这样的吧,你一个心理治疗师搞得这么高冷,要知道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的冷遇已经够多了,所以到你这来做心理治疗来了,你还不得热情似火的把他融化才行啊,怎么冷冰冰的,被动的等着对方问话才作答,不问就沉默。
但接下来的对话,让我甚至开始喜欢上苍鹭这种只有动物世界看了很多遍的人才会听说过的动物了。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
蛤蟆说:“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咨询师在椅子上挪了一下身体。“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蛤蟆不是很明白。
“你看,”咨询师说,“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表面看平淡无奇的对话,事实上我认为苍鹭在这里第一次发力了。他在努力让蛤蟆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必须是自发自愿的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否则,这种对话将毫无意义。
蛤蟆听完一头雾水,困惑全写在脸上。
“也许我们可以澄清一下现在的情况。”咨询师说道,“这几次面谈,是由谁来支付费用?”
“我早该猜到的,”蛤蟆想,“他就和其他人一样,只关心怎么挣钱。”
“这个你无须担心,”蛤蟆说起这个,竟有几分像从前的自己了,“獾说了,钱的事他会处理好的。你会得到报酬的,完全不用顾虑。”
“谢谢你,但恐怕这样行不通。我建议今天会谈后就结束咨询,就当是一次体验。”咨询师说。
看到这里,我被第二次惊到了。心理咨询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如果只看到这里我根本还不太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接下来蛤蟆的反应让我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了苍鹭的用意,接着往下看。
这么久以来,蛤蟆头一次感到愤怒。
“听着,”他提高了嗓门,“你不能这么做。你说你是咨询师,我为了咨询来到这里。我坐在这儿等着你跟我说些什么,可你说的居然是我的钱还不管用。到底还要我再做什么才能行得通?”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来回答你。”咨询师回应道,“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从蛤蟆开始愤怒,并且主动询问开始,就说明苍鹭的计策奏效了。蛤蟆的情绪变化表明,他从被动的为了满足朋友的要求而来应付心理咨询这件事,变成了主动要求苍鹭帮助自己,主动面对自己的问题。即便我一个外行也看得出来,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变化,是苍鹭在第一次见面的短短几句话里就做到了。蛤蟆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态度,是后续心理咨询的绝对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之后的心理治疗才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不得不说,这个苍鹭,好生了得。
这本书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是关于人的三种心理状态的描述,即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读完后我发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状态都可以用这三种状态来概括。这三种状态所描述的行为和感受,每个人都切身体会过。书中说的很中肯,三种状态,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是处于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中的人,会条件反射似的做出行为和反应,没有理性思考,所以并不能促进人的成长。
而处于成人状态的人,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所以,这种状态才能让人更快的成长和改变,让你更好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蛤蟆初见苍鹭,是经常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渴望从苍鹭身上获得长辈搬的教导,完全依赖苍鹭。但是随着咨询的进行,在苍鹭一次又一次引导他主动思考问题,主动面对和承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蛤蟆从儿童自我状态一点点的变化到了成人自我状态,他的内在小孩在一次次的觉醒中成长成熟,直到最后和苍鹭发生言语上的冲突,实际上 是蛤蟆在反抗他对苍鹭的依赖,到这里也就意味着他的成人自我状态已经成型,不需要另一个人来指导和说教,他可以照顾好自己了。而苍鹭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及时结束了心理咨询。
当一个从小到大都不敢愤怒,不敢反抗的蛤蟆,变成一个敢于对抗敢于表达自己愤怒的蛤蟆时,他就已经不需要任何心理咨询师了,他已经完全康复了。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据说是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但是书中所描述的心理咨询过程,以及成熟又专业的心理学理论观点,一点都不像是入门级。只是作者采取了童话般的故事框架,让专业枯燥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可读,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这个过程,作者的良苦用心完全浸染在字里行间。特别幸运能够读到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又多了一个维度,也更增加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我想这也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