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化思维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第二章 如何启动思维的进化

第三节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人经常陷入习得性无助中。

比如:工作压力会让我们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工作进度了,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宕机了。

失恋也会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再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好的爱情了。

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影子在。在这种习得性无助背后,我们也经常想“再做什么也没有用了”,这就是绝对化思维。

那么这种绝对化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

这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这种抽象化思维能力擅长总结规律,提高生存率,但是也容易把所受的伤害抽象化,扩大防御范围。而绝对化思维,就是对伤害的抽象化。

这有点像是,每次遇到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地雷。这颗地雷很危险,一接触,就会触发我们应激性的情绪反应。

所以为了避免接触这些创伤性事件,我们把危险抽象化,在内心里树起警示牌,来标定不要轻易靠近的危险区域。

我们曾感受到的痛苦越大,我们用警示牌标识的危险区域就越大。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逐渐无路可走了。

悲观思维会从三个方向对挫折做绝对化加工:永久化、普遍化和人格化。

第一种绝对化的方式—— 永久化。所谓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觉得这件事会一直发生。

举个例子,假如最近公司业务繁忙,经常需要加班,你当然很不爽。你会怎么理解这件事呢?你可以跟自己说:最近工作很忙,也可以跟自己说:这个工作总是没完没了。

注意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前一种说法是把工作忙限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最近这样,这也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可能会不一样,这就给变化留下了空间。

而后一种说法呢?这工作没完没了,它给这种状态的时间判断是永久的。一旦把一件事情永久化了,你就看不到变化的希望,自然就会悲观沮丧。

时间上的永久化,也体现在我们形容自己或者别人身上。

假如因为经常加班,导致你这段时间很疲惫,那么你既可以跟自己说,“我状态不好,我累了”,也可以说,“我很没用,我完了”。

“累了”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它其实是隐含解决方案的。你累了,那你休息一下也许就好了。可是如果“你完了”,这是一个永久性的判断,那就没有变化的可能了。

这种永久化也会体现在对他人的判断上。

吵架的夫妻经常爱说的口语是,“你总是这样,你总是那样”。

比如,妻子会指责丈夫,“你总是只想着自己,你总是每天不回家”。丈夫就会回应,“我哪有每天不回家,我只是偶尔一两天有应酬而已,而你呢,你总是这样大惊小怪、无理取闹”。

“总是”就是一种时间上永久化的说法。但其实是有例外得,丈夫有早回家的时候,或者妻子也有体贴的时候,如果有,就不能说“总是”了。

用“有时候”代替“总是”,你来体会一下,“你总是不回家”和“你有时候不回家”,后一句指责的味道是不是少了很多?

悲观思维的第二种绝对化的方式—— 普遍化。所谓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从一个男人不可靠,推广到天下男人都不可靠。

如果有人对我不公平,那就是这个世界对我都不公平。

从这家创业公司的工作不好,推广到所有的工作都不好,这就是一个普遍化的例子。

悲观思维的第三种绝对化方式—— 人格化。所谓的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才会让这些坏事发生。

所以想要称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进化我们的思维,远离思维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绝对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