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故国录(二)


沙丘城

明朝官方修订全国地理的《寰宇通志》中记载,在现莱州境内,商纣王时期曾经有一座沙丘城。可是这座古城早已消失得踪迹全无,那么,关于神秘的沙丘城,这是否只是一个传说?

对于商纣王这个人物,人们从影视作品中应该都有所了解。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以性情残暴、荒淫无度而著称。在封神榜中,他当然是男主角之一,而关于他和妲己的故事大家想必也早有耳闻。可以说,他与夏朝的末代君王夏桀简直都有的一拼,以至于他们二人的组合“桀纣”后来竟成了专门用于形容暴君的名词。不过,至今为止你所接收到关于纣王的信息可能统统都错了!现实中的商纣王其实是另一种情形,就像太史公司马迁所描述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由此可见,纣王无疑是一个文武双全、才华出众的高手啊!怎么看起来他与后世的隋炀帝杨广那么相像呢!

商纣王执政的早期,位于国土东方的东夷发起过反抗商朝的暴动。为了镇压暴动,商纣王动用了自己最精锐的主力部队——王师。在荡平东夷的叛乱后,另一个隐患还在,就是貊人。

貊人,在一些古文献中可能也会将其将称为“毫人”或“发人”。从这些称谓可以猜到,他们大概是一群文明程度较低的“野蛮人”。貊人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最初活动于山东半岛北部的荒山丘陵地带,后来经商、周两代被不断驱赶,最后跨越渤海逃去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北部一带。后来的史书中所记载的高句丽王国就是由貊人所建立的。不过,貊人这个民族现在早已绝迹,他们并非朝鲜族的祖先,这纯粹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正因如此,高句丽跟后来出现的高丽其实并无承接关系!所以,在此我要语重心长地告诫大韩民国的子民们:你们说我们的孔子是你家祖先,我们的《孙子兵法》是你们祖先写的,都城位于集安的高句丽古城是你们祖先建的,你们像绿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认祖宗,这么做真的好吗?

商纣王时期,貊人的势力非常强盛。为了抵御貊人,纣王下令,在今天的莱州境内修了一座沙丘城,并派兵驻守该城,防范貊人的侵袭。

纣王对该城的建设要求如下:1、城池要大而坚固;2、建设行宫,以方便自己将来东巡。商纣王派遣自己信任的能臣祖伊来此监督造城。祖伊深谙风水之学,在择址时特意选了一个“柱山临水”之地。我们根据历史资料来核对该城的布局:沙丘城东南方有一座山,叫“歇山”;沙丘城之西有一条河,叫“上官河”(现在的苏郭河)。这样“柱山临水”的地形风水非常好,据说能够带来“四野平定”。

沙丘城东西宽一百八十丈,南北长二百四十丈,城墙高两丈四,墙上筑有了望台。沙丘城有南、北、西三个城门,东边无门,东城墙外立有石幢(即:石柱)为护栏,上面刻有虎、豹、熊、狼等猛兽造型。城中共有殿堂、行馆等大型建筑四十八处。沙丘城建造工程十分浩大,当时为了修城,祖伊征用了五千士兵,役使百姓万户,历时三年方才完成。

祖伊还按照殷都的布局,在城外西南方向,模仿殷都“淇水花园”的样子,修建了“沙丘花园”。沙丘花园内建有亭台楼阁,饲养了许多珍禽奇兽,据说非常漂亮。

可惜的是,沙丘城及沙丘花园建成后不久,商朝就被西周给灭了,商纣王甚至都没机会来这里走一走,亲眼看看这座自己曾寄予厚望的“东方之城”。

关于沙丘城,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秦始皇就是驾崩于这里,这是真的吗?

我们先公布准确答案:秦始皇确实死于沙丘!不过,此沙丘非彼沙丘也。秦始皇驾崩的地方是河北省广宗县的——沙丘宫。这一点很多历史史料中都有明确表述。如果我们把始皇帝驾崩前发生的事件一一罗列,这个传言同样也可以不攻自破。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

2、统一国家后,秦始皇曾多次在国内出巡。

3、公元前210年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于当年10月动身,11月到达湖北、湖南,祭拜虞、舜后沿长江乘船东下,经安徽、江苏折入浙江杭州,并东去绍兴,登会稽,祭大禹,刻石颂其功德,然后向北进入山东,登泰山祭天。

4、当年深秋的某天,巡游车队前忽然冒出一人,他拦住马车,将一块玉璧塞给始皇帝的侍卫,请其代转给始皇帝。并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来年祖龙死。”之后这个人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5、公元前209年春季,巡游车队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开始感到身体不适。

6、进入7月,车队行至广宗县沙丘宫时始皇帝病情加重。车队驻留于此,不久后始皇帝驾崩。当时,胡亥和李斯、赵高随从左右,他们秘不发丧,诈称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伪诏给长子公子扶苏,令他自杀。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始皇帝的尸体开始发臭。为了掩人耳目,李斯想了个主意,装了很多鲍鱼掩盖腐烂的气味,将始皇帝的遗体悄悄送回都城咸阳。此时扶苏已自杀身亡,于是胡亥顺利即位,成为秦二世。

既然史料昭昭,那误会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觉得可能有如下原因:

1、二者名称相近

虽然一座是城池,一座是宫殿,但是二者都叫“沙丘”,所以名称上容易混肴。

2、秦始皇或许曾来过沙丘城

据史料中记载,秦始皇曾东巡至山东半岛,并在莱州湾祭过海,还曾到过大陆最东方的成山头访仙问道。从理论上来讲,他一定曾从沙丘城附近经过,因为沙丘城就在“天下九衢”之一的“东方驿道”的路旁啊!

不过问题在:秦朝时沙丘城到底是否还存在?在周朝长达800年的统治中,鲜少有关于沙丘城的史料记载,由此推断,我猜秦朝时沙丘城可能早已废弃不在了。

3、秦始皇拜海寻仙的传说

另外可能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拜海寻仙的传说。秦始皇一直很迷信长生不老术,不但派遣卢生、侯公、韩终、徐福等方士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他自己也曾东临碣石,祭海求仙。很多人可能会把史料中记述的这个“碣石”误解为成山头,从而与沙丘城关联。其实碣石就是现在的秦皇岛。秦皇岛,其实我们只听这个名字也知道它源自于秦始皇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秦始皇曾在此地建立行宫,就在现在的金山嘴古城中。

4、秦始皇驾崩前是否曾东渡黄河

据史料中记载,秦始皇东巡时确实曾越过黄河。在历史上,黄河是一条曾经多次改道的大河,而且它带来的泥沙淤积也曾经大大改变了入海口附近的地形。让我们来看地图,广宗所处位置明显出于黄河途径之地的西北方,如果秦始皇曾东渡黄河,不可能出现在广宗啊?那么在返程途中驾崩于山东半岛的沙丘城是否比河北省的沙丘宫更为合理呢?

这个观点当然是错的!错就错在对秦始皇巡游的时间发生了混肴,典型的“张冠李戴”。秦始皇东巡共有五次,而东渡黄河到达成山头那次并非是他最后驾崩的那次!

5、商纣王跸宫

据史书记载,广宗的沙丘宫曾是商纣王的跸宫,纣王曾在此地大兴土木,增建苑台;还曾在这里设置“酒池肉林”,让青年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

由于两处以沙丘命名的地点都与商纣王有关,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交叉联想,误以为两个沙丘是一处地方。这也是误会产生的一个根源。

而这样的误会后来还在不断继续下去。秦始皇驾崩之后,在沙丘宫又发生了一件事:赵武灵王在王族内战中死于此地。两位君王先后命丧此地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民间衍生出这样的说法:作为“真龙天子”,只有在有水的地方才能自由驰骋,所以“沙丘”是“困龙之地”,而深受历代皇帝忌讳。

我们再说回沙丘城。虽然这座神秘的古城早已消失不见了,可是好奇的你可能会问:沙丘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它在程郭镇东北方几公里外的郭古庄一带。

其实这一带的很多地名都能透露出关于沙丘城的资讯。比如程郭,古名为“城郭”,它是城外驻兵的兵营。再比如东北障村,它在沙丘城的东北边,这里曾经设置鹿砦为障,所以得此名。还有位于沙丘城东的石柱村,就是因为这里曾立有石柱而得名。另外,在今天的莱州城北,有一段水道被称为“淇水”,它就是沙丘花园所在地。这一带有村庄叫淇水村、花园村,你是否嗅到了似曾相识的熟悉味道?


平里店

莱州市下辖的平里店镇和附近的婴里村,这两个名字的来历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晏子,而这里正是晏子的故乡。

晏子,本名“晏婴”,又名“晏平仲”。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曾为其作传。当然,是与齐国另一位名相管仲合在一起成为一章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举个例子来介绍他。

晏子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君,在齐国深受人们的尊重。虽然贵为宰相,但是他为人却十分节俭朴素。据说他家吃饭最多吃两个荤菜,他的妻妾从不穿绸缎衣服。晏子一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辅助国家,不但在国内被君臣百姓所敬重,而且声名远播于诸候各国。

下面,我们讲两个关于晏子的故事。

有一次,晏子乘车外出,他的车夫挥舞着鞭子,神气十足,得意洋洋。结果这一幕被车夫的妻子看到了。晚上回家后,妻子对车夫说,她想跟他离婚。车夫不解,自古从来都是男休女,何时曾闻女休男?而且自己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呀!于是他问妻子这么做的理由。

车夫妻子对他说:“你看人家晏子,身高尚且不足六尺,却能做齐国的宰相。而且他虽然那么声名远扬,却常总是态度谦逊。而你呢?虽然身高八尺,仪表堂堂,却只能做人家的车夫。做车夫也就罢了,你不但不思进取,还因为当这个车夫而沾沾自喜。”然后她发出了两千年后范伟在小品《卖拐》中的经典感叹: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车夫听了妻子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向妻子保证,自己一定会改掉先前的陋习!从此以后,车夫果真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待人处物谦虚而恭谨。

晏子很快就注意到了他的变化。晏子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改变,车夫就将妻子的话如实告诉了晏子。晏子觉得车夫这个人潜质不错,就向齐王保荐,让他做了大夫。车夫不负晏子所望,后来真的成就了一番事业。

关于晏子,还有一个不得不讲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二桃杀三士》。故事是这样的:

齐景公帐下有三员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每个人都战功彪炳,可也因恃功而骄,渐渐引起民愤。为免他们成为国家的祸害,晏子建议齐景公应当早日消除隐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都请来,说要开一个论功行赏宴,而奖品是两颗当世极其珍贵的仙桃。可是三个人只有两颗桃,这该怎么分呢?晏子提议,让三人来比功,谁的功劳大就可以取走一颗桃。

公孙接首先发言,他一一报出自己的功绩,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认为他确实劳苦功高。他不等两位讲完,就先取走一颗桃子。

田开疆第二个发言,他一一报出自己的功绩后,大家也纷纷点头,认为他也非常劳苦功高,于是他也取走了一颗桃子。

古冶子还没发言,可是现在桃子已经没了!他一怒之下,拔剑指向公孙接和田开疆,大发脾气。发过脾气后他开始报出自己的种种功绩。听了他的陈述,公孙接和田开疆都感到自己功劳不如古冶子。他俩为刚才抢桃子的行为深感羞愧,先后拔剑自刎。

为了得到一颗桃子,居然让两位大功臣因自己而死去,古冶子对自己刚才的言行深感羞耻,也选择自刎而亡。

就这样,晏子只用了两颗桃子,就兵不血刃地去铲除了朝廷的三大隐患,保障了齐国的安定团结。

平里店镇不但是晏子的故乡,还是另一位战国名士淳于髡的故乡。淳于髡的故乡就叫淳于村。

淳于髡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司马迁曾将他专门列入了《史记·滑稽列传》中。“滑稽”一词我们现在的理解是: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不过,在古代它可不是这个意思。“滑稽”一词最初的意思是“流酒器滑稽”,即:形容酒流动时无任何障碍。后来,该词又延伸为:形容一个人言辞流利,能言善辩。而太史公在《滑稽列传》的《自序》中这样描述这些“滑稽的人”: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关于淳于髡,我们也来讲讲他的故事。

淳于髡是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但是为人滑稽,能言善辩。他曾多次出使各国,每次都不辱使命。

齐威王喜欢猜谜语,又喜欢彻夜宴饮,经常陶醉于饮酒作乐,以至于荒废了朝政。周围的诸侯看他如此荒淫无度,发兵来犯,齐国危在旦夕。齐威王性情暴躁,大臣们都不敢对他进谏。这时,淳于髡想了个办法,想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规劝齐威王。他对齐威王说:“国都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了,它既不飞走又不鸣叫,大王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果然,齐威王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开始勤于理政。他本来就很聪明,做事头脑清晰,现在人尽其才,赏罚有度,朝中风气为之一变。他调动全国兵马,积极布阵御敌。齐国上下同心,让来犯之敌十分震惊。他们很快就遣使来议和,并将先前侵占的土地都归还了齐国。

为了感谢淳于髡,齐威王在后宫设置酒宴,请他喝酒。齐威王问他:“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啊?”

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威王说:“既然先生喝一斗就已醉了,怎么又能喝到一石呢?”

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所以只喝一斗就会醉了。假如家里有尊贵的客人家,我奉酒敬客,举杯应酬,大约喝到两斗就会醉了。假如和朋友外出游玩,大家好久不见了,边聊边喝,心里非常高兴,大约喝到五、六斗才会醉。至于乡邻之间的聚会,大家混坐在一起,彼此敬酒,没时间限制,玩色盅,开玩笑,讲笑话,没有什么教条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我最能喝上一石。但是,酒喝多了就容易出乱子,而欢乐的极点就是悲痛。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因酗酒而误事。”

齐威王这时已听出说淳于髡的用意,他说:“好,我答应你,从今天开始我就戒酒!”

齐威王说到做到,果然戒掉了沉迷饮酒的陋习。上有所行,下有所效,从此之后,齐国的靡靡之风得以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