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食”典出《礼记》,即“喂,来吃吧”。
典由: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晕晕乎乎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大声冲他吆喝说:“喂!来吃吧!”
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的。”最终谢绝了黔敖,最终饿死了。
后来,“嗟,来食”引申别人施舍食物时带有傲慢、瞧不起人的一种给予。
对他人施舍食物时带有傲慢、瞧不起人,尚且令外人不齿,不愿受之,可是如果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那这人就是大大的不孝了。
对给我带来重创的的老公我已经伤透了心,我因为想毅然决然的离去以对女儿进行教育。离去也是一种爱对女儿的爱。然而在面对不尊重妻子的丈夫面前,我却没有办法选择婚姻的自主,被老公禁锢在不懂得尊重的婚姻里。因而没能做好身教,让孩子动摇了对我的教育的敬畏之心。
老公答应毅然决绝想要离去的我以后会好好爱我,宠我。万念俱灰的我抱着再试着过一过的心理留了下来。
既然选择了留下,便希望能够彼此走向更好的婚姻,并开始重新审视、调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重新建立一个夫妻互尊互爱、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孝亲家庭。然而,这一美好的愿望却常常因为生活当中一件件小事化为泡影,让我痛苦不堪。
昨天是老公的生日。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受难日,昨天我在老公面前跟小宝说这番话,就是希望老公有所感悟,并特意留了一块蛋糕给老人家吃,想要让平时爱面子、不善于表达的木纳的老公(其实骨子里就是懦弱,因为家人之间,爱人之间连爱都不好意思表达,不是懦弱又是什么呢?)行一行孝道,给自己的妈妈留蛋糕,送蛋糕给自己的妈妈吃。
今天婆婆买菜回来了。我们正在吃早餐。婆婆提着菜站在客厅跟我们说话。我以为老公记得起昨天晚上留给蛋糕给婆婆吃的,会及时亲手端给婆婆,或者会叫小宝端给婆婆,可是老公却仿佛忘了这回事似的,低着头自顾自的很有劲儿地吃着早餐。
讲了一会话,婆婆提着菜进了厨房,我悄声对老公说:“等一下,妈妈出来了,你就把蛋糕亲手端给妈妈吃。”老公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婆婆从厨房出来了。老公打开冰箱门说:“这里还有块蛋糕,给你吃。”小宝说:“我也要。”婆婆说:“好。”我也说:“那叫奶奶分享给你吃。”老公说:“我去拿到刀来切。”于是,婆婆就站在客厅里笑着说:“一起吃,我吃不了这么多。”
老公拿来刀,还有生日餐盘。切了一块先递给小宝。刚刚转身进了一趟厨房的婆婆站在餐桌旁,老公的侧身后,老公接着又切了一块蛋糕,慢慢的端起蛋糕,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说:“来,这块给你吃。”婆婆笑笑地正要伸手接,不敢表达、不善于表达的老公又立刻把端起的蛋糕放到了桌子上,说:“给,到这里坐着吃。”刚刚把手伸出来的婆婆尴尬地把手回:“是,坐着吃。”
孝敬父母,把食物端到父母手中是起码的礼貌。可是老公却在自己的生日上,在母亲的受难日里,竟然连端一块蛋糕给自己的妈妈吃都害羞,不能勇敢地大方地端到自己妈妈手中,看着我都心寒:一个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能好好地孝敬的人怎么可能爱妻子?身为人子,对待自己的母亲,像施舍食物一样傲慢无礼地对待,这样的人,心中会存有多少爱心?身为人父,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己,为人中正?
当着婆婆的面,我不便发作。
吃完午饭,我抱怨了老公对婆婆的态度不对,不应该在自己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这一天用如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妈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对孝敬父母的机会。还有身为父亲,正是教育子女的当时,自己不做好来,如何有资格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把我留下来,是不是还想让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在教育子女的路上?”老公点头不说话,但以我对他的了解,老公不以为然,心里面像石头一样硬的老公应该没有什么能够能激起他的波澜。
睡觉醒来,我想起这个家庭如此不顺,我所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一切皆由老公引起,不由得再次抱怨起他来:“我们这个家庭所遭遇到的这么多磨难都是因为各自没有做好各自的本分的事情啊!要好好改,才有福报啊!”可是面对我的抱怨,老公却不以为然,还说:“比起天天吵口打架的来,我这个算得了什么?”
听了老公这句话,我真是怒火中烧,无言以对。老天爷,如果说我们总是去比那些吵口打架的,那么我还吃这些苦干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如此努力地生活?我恨啊,恨老公——既没有学识,又没有胆识,还有志气!
要想福报,先把一个家庭的理给理顺理,家庭中各个关系摆正,做对的事。这样,家族才能兴旺,子嗣才能有出息,一个家庭才能避免灾祸,福报就会走在路上啊!
中山狼啊,中山狼,什么时候你才能醒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