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在台湾国民党的监狱里构思,出狱后从1976年到1990年,每天写两个多小时,用了十五年时间写完。

        书中以戊戊变法,这一中国现代史大事件为主线,描写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光绪皇帝、西太后、大刀王五等主要人物,并把北京法源寺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场景贯穿全书。

        书从明末清初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尸体被他的家人佘氏救出,进入法源寺开始,人物依次出场,故事徐徐展开,时间跨度从明末清初,到民国1927年。

      书中突岀了两个人物:一是谭嗣同,二是康有为。

        让人唏嘘感叹和仰慕的是谭嗣同。之前看过电影,也读过一些史书,对谭嗣同有一些了解,但真的读过这本书以后,对谭嗣同那种豪侠气概,坦荡胸怀,视死如归,为民请命,慷慨赴死的大丈夫、大侠客、大君子大英雄形象深深感动和敬仰。

        因变法失败,他本可以逃走,但他根本没有,而是坐在浏阳会馆的太师椅上喝着热茶,等待清朝官兵的抓捕。

        谭嗣同绝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而是一个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兼有豪侠之气的真英雄。为救国图存,他写了《仁学》。

        他的诗篇豪气冲天,流传至今。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同住莲花语四禅
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
被黑罡风吹堕天

他被抓捕前给妻子写的信:

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同位莲花,如比迎陵眦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百嘲……。

        变法失败, 他之所以能逃,而选择牺牲,就是要以自己的血,来唤醒愚昧麻木的广大民众;告诉中国的仁人志士,改良之路在中国走不通;以自己的牺牲,对光绪皇帝负责,为戊戊变法负责。

        此等人物生于中国,乃国之义士,国之大幸亦。

        谭嗣同以身殉道、“踔属敢死”,更是“清季以来,一人足以当之的真人物。”

        书中另一个重点是关于康有为从一个改革派到一个保守派,从一个改良者到一个保皇党的探讨。

        戊戊变法初始,康有为是一名有血性,有担当,有见识的时代开拓者。他走过世界十几个国家,研究国家体制,对中国清朝腐朽封建统治坚决反对。那个年代,他提出“君主立宪制”作为国家体制,并说服光绪皇帝维新变法,思想是开放的,精神是进步的。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是那场运动,那个年代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驱者。

        然而,当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戊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用血的事实证明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情况下,他任然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仍然幻想走“君主立宪制”这条老路,以致于在张勋恢复旧王朝,拥立宣统皇帝“御极听政”这幕活剧里,康有为也加入了,做了弼德院副院长,最后被推翻。

        而他始终沒有醒悟,始终为旧王朝代言。他的大弟子梁启超跟上了时代进步的步代,直接攻击他的老师康有为:“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天,即大言大惭之书生。”

          不得不说在人生的旅程中,康有为落伍了,从改革者变为守旧派,从开拓者变为保皇党。最后被时代所抛弃,沦为落后、守旧、错误的殉难者。

          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启示,那就是:过去进步不代表现在进步,现在进步不代表以后也进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旧有知识结构,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长进步,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时代所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北京法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