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问题”调查问卷的背后,是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几天,上海长宁区的一份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火了,这份问卷调查火了的原因却是因为被调查的群体是4-5年级的小学生,而问卷内容却有不少题目和自杀相关。

事件一出,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对问卷内容提出了质疑,也有人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查?”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查呢?抛开问卷内容不说,问卷的出发点必然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毫无疑问,现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却还未有更完善的可实行方案,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才有了这些相关的调查。

其实,与调查问卷相比,我觉得更需要大家关注的应该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如此之多,并且已经呈现出逐渐低龄化呢?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孩子们?

提到自杀问题,我想起了一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朋友带着孩子们到我家玩,她家3个孩子,老大刚上六年级,老二才上二年级,他们都有了一台自己的手机。吃过午饭,老大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我坐过去问她“在看什么呢?”这个12岁的小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开口就吓了我一跳,她说“在看直播自杀,我同学说这个女的到最后喝农药死了”我被惊呆了。是的,那几天“美女网红直播自杀”的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我也看过那段视频,但是,我从未想到,这样的事会被孩子们看到。

通过一部手机,这个只有12岁的女孩,正在看着关于一个网红直播自杀的视频。这将会带来什么?我不知道。她看完视频会记住多少?又能理解多少?她会不会觉得这样也能成为网红想去尝试一下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正在看的孩子一定不止她一个。

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上购物、移动支付、云存储……等等的这些正在高速发展的技术和快速传递的信息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不用带钥匙、购物只需要点下屏幕、逛街不带现金,习惯了在屏幕后面看全世界的资讯或者八卦……在大家都在感叹科技所带来的方便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科技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成人,还有我们的孩子们。

然而,网上不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行为现象,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从芙蓉姐、郭美美通过放大丑陋成为网红,到未成年人直播生养孩子得到追捧,再到网红通过直播自杀赚取点击率……等等的这些事件,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三观,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来变成“红人”,这样的网络风气正在逐渐形成,也正在逐渐给青少年儿童的心里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他们都会去模仿,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会对他们的意识和行为构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再地强调为人师表的作用,强调原生家庭生活习惯的作用,强调英雄和模范的作用。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社会风气的作用,忽略了正在不断扩大的虚拟世界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2-3岁开始接触手机,6-7岁会玩电脑,住学校的都有自己的手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大家都知道玩手机或电脑对孩子来说都不好,学校一再提醒,家长各种监督,但是,禁得住吗?禁不住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没有一个人可以24小时地盯着孩子,更何况,即使是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而且,再退一万步讲,孩子们也总有一万个接触电脑或手机的理由,他们需要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他们需要社交,需要查阅资料,需要观看教学视频,需要了解世界……所以,我们并不能奢望通过禁止孩子们使用手机或电脑来来阻止他们接触一些负面的东西和有害的思想行为。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我们需要共同地维护网络世界的文明,需要共同抵制不良的网络风气,我们不能再为一些哇众取宠的行为贡献点击率了,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我们需要一起构建一个更健康,更积极向上的网络世界,我们需要一起传播正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杀问题”调查问卷的背后,是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