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催生了一大批靠写作致富的作者,因此也诞生了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写作培训课程,以及教你如何写作的畅销书。
不可否认,这些课程或书并无不是,但都千篇一律地提到了一个观点:你写的文章要迎合大众,这样才有可能给你带来收益。
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期望开始写作,有的希望通过写作谋生,有的想知道如何写出爆款,有的想学会写文章的技巧……
如果抱着这种想法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或者,这也是为何自媒体被讨伐的原因,人云亦云,太过注重功利性。
所以当看到《写你想读的文章》时,不禁产生了困惑:写自己想读的文章吗?
这本书的作者田中泰延,拥有24年广告策划经验,既是自由撰稿人又是文案专家,他认为:“写下自己想读的文字,能够让自己变得快乐。”
用这样的“佛系”写作方法,他在网络上进行写作,并赢得了500万的阅读量,也为自己带来了无数惊喜和快乐。
而他在书中给出的关于写作的绝妙观点,以及非常实用的“写作基本功”,能帮你扫清写作之路上的障碍,让你能随心而写。
写什么内容比较受欢迎?
什么样的文章是既有人想写又有人想读的呢?这应该是很多作者想期望的,毕竟谁不希望能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同时又能受欢迎呢?
《写你想读的文章》给出的答案是:随笔。
对于随笔,我们并不陌生。在上学时,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写一篇随笔的作业。因为随笔是一种可以随心所欲的写作。
田中泰延的观点则不同,他给出的随笔定义——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
所谓事象,就是我们耳闻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
意象,则是当我们与事象接触,心灵为之触动,便会产生想要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的念头。
比如看《写你想读的文章》这本书时,你会思考看这本书的目的,你能获得什么,等等。然后当你看完书后,还想着写一篇书评。
在这个示例中,就兼具了事象和意象。所以,书评、影评也是随笔的一种。此外,网络上的爆款文章有九成都是随笔。
当然,若是你写的东西聚焦于事象,那么你就是记者、研究者;若是你写的东西聚焦于意象,那么你就是小说家、诗人。
如何找回写作的初心?
你还记得你写作的初衷吗?很多人会在写作途中迷茫,觉得自己写着写着就不会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写出来的东西总想着迎合别人的喜好。
《写你想读的文章》写道:“把读者当作一种“目标”来看待,这本身就很庸俗,就好比我们不能把射击和写文章混为一谈。”
就如穿衣打扮一样,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而不是考虑别人的眼光,写文章也是如此。
我们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自己也想看到的,而且写下自己想读的文字,能够让自己变得快乐。
要知道,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就是你自己,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觉得没意思,那么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白费力气。
那么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写自己想读的文字。
比如新电影上映前后,不少自媒体都会蹭一波热点,如果是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文章的打开率就会大大提升;而如果文章的角度相同,读者也不会感兴趣,点进去看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并写出好文章?
早上你到了公司后,一位男同事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冷死了、冷死了,我今天穿了一双破洞的鞋,特别冷,可是这个月已经没钱买新鞋了。”你心里想:关我什么事?你觉得冷,我还觉得热呢。我对你鞋上的破洞也没兴趣,而且你没钱又不是我的责任。
田中泰延会把这位男同事称为“无趣的人”,他认为无趣的人喜欢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相较之下,热衷描述自己外部世界的人多多少少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写文章也是如此,随笔要描写由事象产生的意象,即通过描写事象引起别人的注意,并将落脚在描述意象上。
一篇好的文章,现实是最重要的。《写你想读的文章》写道:“写手的第一要务就是调查,接下来从调查结果中提炼出10%的信息,然后再从这10%中浓缩出10%作为“笔者的思考”。”总之,文章的99.56%来自调查。
调查应该如何进行呢?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与信息持有者面谈,听取他们的讲述。
此外,还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事物,也能写出精彩的内容。
所以,当我们写随笔时,先描述事象,按照逻辑说明过程,而在描述意象时,可以采用“起承转合”这种高效的形式,让文章更出彩。
写在最后
读你的文章从而感到喜悦的,第一个人首先是你,是否觉得满足、开心,这是《写你想读的文章》的主旨。至于评价,那是由别人决定的,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
记住:写文章的人是我们自己,谁也不能代替我们,我们只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即可,同理写作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