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

读书的好处是让人明理,有正确的观念,就不再困惑,转为理解和接受。

史蒂芬·平克是当代最负盛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科普作家,TED 演讲人,世界超级语言学家,被人们称作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其代表作《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白板》,被人们称作“语言与人性”四部曲。初步翻阅了《白板》,了解主要思想如下:

一、什么是人性的“白板说”

“白板”的说法,要追溯到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他在《人类理解论》这本书中说到:“人类的心灵如同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张没有任何印迹的白纸,不存在任何思想。”换句话说,洛克认为,人类本身是一块白板,大脑的想象力、推理能力等所有能力,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

与“白板说”相伴的,还有另外两种关于人性的学说。一种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高贵的野蛮人”。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天性无私、崇尚和平、无忧无虑的,而贪婪、焦虑及暴力等负面事物都是文明的产物。卢梭的目的是将大脑的空白状态与美德联系在一起,强调不良行为是社会化的后果。

另一种是笛卡儿的,被称为“机器中的幽灵”的一种观点。具体来说,他认为人的肉体存在于空间之中,像是一部机器,但灵魂却是一种既不存在于空间之中,又不会随着肉体消亡而消失的不灭存在。人的肉体和心理是分离的,因此,人性不是由身体这样的先天因素所决定的。

总之,所谓人性的“白板说”,就是认为人生下来是一块白板,什么属性都不带,所有的性格和能力都是经过后天培养出来的。

二、平克对“白板说”的看法

平克认为,“白板说”是启蒙时代的产物,其论证方法极为粗浅,不能经得起更为先进的科学论证和逻辑推理检验。

平克用四种学科的方法论证了“白板说”的错误。第一,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感受并非是虚无缥缈、无规可循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套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和认识的。第二,认知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大脑的构造对认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外部因素影响反而很小。第三,行为遗传学揭示了基因对于行为的重大影响,推翻了行为全由后天环境决定的传统观点。第四,进化心理学发现,是进化的过程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只要人类不断进化,人的内心对世界的看法就会不断进化。

通过这四种学科,平克一点点地推翻了“白板说”的论点。并基于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不是由后天决定的。

三、科学和常识揭示的人性

基于人性不是一张白板的视角,平克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的新观点。

例如,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局限是由大脑决定的。传统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这其实来源于“白板说”,因为白板说认为,大脑本身空无一物,只有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加工处理后才能形成认知,因此,我们认知的上限是由我们所接触的客观存在决定的。也就是常说的:“世界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但事实上,造成我们认知局限的关键,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出专门适用于现代知识领域的组织结构,所以我们才会在教育、生物伦理、食品安全、经济等方面遇到难题。

又如,决定孩子性格的,不是教育,而是基因。我们通常认为,人的心智是空白的,在刚出生时没有差异,都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特定的家庭成长环境。平克则认为,后天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作用要远远小于基因的作用。因此,教育孩子的关键,不在于父母给子女灌输了何种知识和理念,而在于要努力引导孩子释放原有的天性和禀赋。

再如,暴力是人的天性。平克认为:人类的暴力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大脑设计构造的一部分。他指出了人类暴力的三大原因,即竞争、缺乏自信和荣誉。竞争会促使人们为了获利而去侵略,就像黑猩猩为了获取食物而攻击其他动物;缺乏自信会促使人们为了安全而去侵略,就像美苏冷战,双方都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而疯狂地开展军备竞赛;荣誉则会导致人们因为琐碎小事使用暴力,就像人们常常因为排队的先后顺序而产生争执。人类大脑中关于暴力的架构会促使人们因为上述原因采取暴力行为,这是生物的本能反应,不可避免。但他同时指出,虽然暴力是人大脑天生的设计构造,不可完全消除,但大脑同时也设计出了一套控制暴力的开关,这套开关能够有效控制人的暴力行为。因此,控制人类的暴力行为,重要的不是如何彻底消除暴力,而是通过制度的设定和环境的营造,去引导人们不点燃暴力的火苗,关闭人性中暴力的开关。

        我对本书观点的思考和联想:关于人的思维本质由基因决定的观点极大的颠覆了我国的传统教育观点:“决定人的素质和前途的,是后天因素和后天努力”,证明了民间观点的正确: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崽会打洞。接受这个观点,也是接受人生而不平等。但如果基础认识就是错误的,会导向更错误的结果。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是一个人进步的基础。所以要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即使这些差异让你不舒服、让你不幸福。

        将这个观点应用到婚姻上,就是承认人是很难改变的,自己的改变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所以婚前准确认识对方和自己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看法、基本态度,看是不是有大的矛盾,就非常重要。而不合拍的两个人想要磨合是非常难的,有的夫妻一辈子也没能改变对方,没能真正合拍。如果认识到对方的人性或者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你大相径庭,那最正确而高效的选择是离开。现代社会离婚的越来越多,正是人们的思想进步的表现,人们认识到,不合适的两个人是很难改变为合适的。只是如果有了孩子,离婚对孩子、对双方感情有伤害,所以要想避免伤害,只能在结婚前看清双方的内在思想是否合拍。

        将“人的大脑生下来不是白板,不是后天改造能决定的”的观点扩展到客观领域,就是“客观世界、人的际遇也不是后天主观努力能决定的”。曾国藩年轻时是相信人的努力在命运中起主导作用的,到了晚年,他更相信命运,认为“七分在命”,这并非是颓废或者失去斗志,而是从生命体验得出的科学看法。我觉得,接受全部自己、接受全部别人、接受全部客观事实,是一个人不困惑、不痛苦、有力量去争取的基础,接受了事实,才可能真正乐观、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否则,你的心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不是颓废,恰恰是一个人强大和成熟的根本标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