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411

越来越富,富人和穷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曾提出。我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性,而且在面临选择和决策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认知陷阱。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大脑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

我们都认为能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作者告诉你。我们的直觉和记忆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靠的。大脑存在这两套完全不同的决策系统,系统一和系统二。我们大脑是懒惰的,多数时候会用系统一来思考,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完全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快思考,比如说走路和呼吸。而系统二是理性谨慎的,但它是缓慢而且费时费力的,运行通常与选择行为逻辑推理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我们可以称之为慢性思考。

我们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做决策,

系统一和系统二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一是自主运行的而系统,而通常是处于放松状态。系统二是大部分情况下会稍微修改或者完全接受系统一的建议,因此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但当系统一遇到困难或者麻烦的时候,系统二层会接手出马,开始集中注意力解决事情。但我们大脑天生是懒惰的系统,二显示会消耗我们更多的能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大脑都倾向于省时省力的系统。

比如说里边提到情感偏见,明星离婚事件很容易让你想起,所以我们很容易夸大明星离婚的概率。我们通常认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比食物中毒要小,但实际上前者是后者的52倍。诸如此类的误判还有很多,其中的道理就是媒体报道往往偏向新鲜和尖锐的事儿。比如食物中毒会经常被人报道,我们会大大地高估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情感启发式偏见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并且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而且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

还有提到了效用层叠,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些风险被媒体重点报道去抓取公众的注意力,而这部分注意力会变成愤怒和焦虑。这种情感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宣扬,没跟跟进报道,公众更加焦虑,产生循环。虽然不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是会因为公众情感强烈程度的影响,导致最终资源分配的一种不平均。简单来说,一个事情本身造成的伤害没有那么高,被媒体宣扬之后造成恐慌,zf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个时候就不能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了,处理这件事花100块钱可以救10个人,而正常情况下100块钱可以救下10w人。这就是效用层叠的例子。

而另外一点,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我们处理小风险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限度,我们要么完全的忽视他,要么就会过于的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们总忽视分母的存在,比如在美国911几年之后,人人都害怕恐怖袭击,但是就算在恐怖活动猖獗的国家比例,每周因为恐怖活动死亡的人数远远小于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这就是一种“比例忽视”

系统一和系统二,而大多数情况是系统一在提,我们做决策。而系统亦会受到外界环境和思维定势,情感和情绪的影响,比如说业务损失或者前景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私和理性的,但是作者却指出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类的偏好会受到逻辑一致性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很容易就受到眼见为实的影响,而不愿意动脑筋。怎么也倾向于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就通过系统一给出答案。聪明的投资人不会每天看股票,因为每天看股票受情绪的影响,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不理性的决策。从这个角度来说,系统依旧是短视和情绪化的。我们大脑天生是懒惰的系统,一认为世界是简洁的有规律和符合简单的因果关系的。但实际上,真实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