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除了听话和努力,我一无所有……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

                                                                                                         —— 戴尔·卡耐基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台湾电影,心情迟迟无法平静。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高中男孩因成绩不好被妈妈打骂,出现精神分裂的故事。

男孩的父亲出轨了,常常夜不归宿,妈妈很崩溃,将丈夫不爱她的原因全部归结为男孩学习成绩不好。

影片中,男孩妈妈边哭边打边骂:“死烂仔,你如果成绩好,爸爸就不会不回家”。

男孩已经被打得习惯了,除了惯性地低头躲闪,眼神呆滞、绝望。

而其实他仅仅只是个孩子~

一次偶然,男孩发现自己可以进入一个有着蓝色月亮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杀掉他和妈妈养一只猫,事情就会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于是,他成绩变得好了起来,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开始多起来,但猫却越来越少。

而其实,这个男孩出现了分裂出来的第二人格,扭曲而变态的神情让人心头战栗。

后来,事情终于败露,一切又回到了不堪的起点。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的最后,男孩和母亲终于和解,随着小猫宝宝的诞生而和解。

但影片给人带来的冲击,弥漫在空气里,久久无法散去。

疯狂、歇斯底里的母亲,绝望、悲戚无助的孩子。

在影片的某个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了现实中的很多个中国家庭、家长和孩子所处的真实场景,赤裸裸地被搬上荧屏。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当你不把孩子当孩子看的时候,他已经不是你的孩子了”。

走过高考的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考试带给人的巨大压力,父母作为最亲密的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长,改变着他的性格。

当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于孩子,殊不知,父母所谓的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茧,将孩子紧紧束缚住,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像影片中那个吃饭的时候还在背书的小男孩,母亲赋予他的希望和责任,如一道无形的枷锁,禁锢了他的思想和灵魂,更遑论自由。

让男孩除了听话和努力一无所有,只有平行世界的蓝月亮,照耀在他荒芜的内心,成为他唯一的救赎。

01 再一次爆发的留守悲剧

悲剧,离我们并不遥远。

比悲剧更恐怖的是父母的逼迫和不理解。

前几天去医院探望病人,刚出大门,路过急诊室,就见警笛大响的救护车上抬下来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紧接着一群人涌进了抢救室的门口……

崩溃、凌乱、哭喊的嘈杂声回荡在急诊室大厅,显得格外空洞、刺耳。

从零零碎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了事件经过:

孩子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只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回来,

孩子由奶奶带大,今年十七岁,高三,今年6月马上就要考大学。

于是,孩子妈妈辞职回来,全心陪伴。

但孩子毫不见起色的成绩,让妈妈焦躁不已,每天除了催促学习,就是斥责,甚至谩骂。

这天,孩子放学后,妈妈在做饭,孩子去房间学习。

看起来一切都平和安然。

但妈妈推开门却发现孩子在玩手机,顿时失控……

孩子走之前,说了句:我跳楼了……

也许这是跟妈妈做最后的告别,也许是对妈妈存在最后的幻想,想试探下妈妈的反应,让妈妈多在乎一下自己。

但可惜,这位母亲并未当回事,继续在厨房洗碗。

未曾想一语成谶,成了诀别……

当然,成人的世界充溢着无奈,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搬着砖头无法抱你,放下砖头无法养你。但缺失了十几年的感情沟通,是突如其来的,看似温情的陪伴无法弥补的鸿沟。

后来有人说:

如果母亲能从小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性格就会好一些

如果孩子能体谅下母亲的苦心,就不会那么不懂事

如果母亲能换一种沟通方式,或许孩子不会那么决绝

…………

但,这世间哪来的如果呢?

一个年轻如花的生命以这种方式离去,又岂是一个“心痛”和“唏嘘”能结束的了的事件。

让我们时刻记住卡耐基的这句话吧。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

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暖以待。

惟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尝试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


02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家有小朋友,二年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有一次,周末带她去游乐场,开心的很,回来的路上一直兴高采烈地跟我讨论游乐场里的见闻。

晚上,她忽然走过来,拉拉我的衣角,神神秘秘地说:妈妈,我要给你看个好东西。

然后拉着我的手到她的房间,递给我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带锁的那种。

“这是我的日记本”,小朋友有点羞怯地跟我说。

“今天给你看”,孩子忽闪着大眼睛,亮晶晶的,充满期待。

“真的可以?”我有些不可思议地又确认了一遍。

“嗯”

我翻开,却看到了一页页的“控诉”:

“今天妈妈又rang rang我了,哼,我也想rang她,姥姥说她小时候还没我考得好”;

“今天妈妈一直不高兴,也不理我,不就是因为我多看了会儿动画片嘛,小气gui!”;

“今天妈妈又批评我了,数学考了88分,我好nan……每个小孩都想考好啊”。

……

看着一页页的夹带着拼音的我的“罪状”,我哭笑不得,心里五味杂陈,“老脸”火辣辣地疼。

原本以为还是个小豆芽的小宝宝,在我不知道的某个瞬间,其实已经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是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取得好成绩的。

可反思一下,作为父母,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除了指责与呵斥,好像很少给孩子鼓励和赞赏。

这与影片中的那个男孩的妈妈有什么两样呢?

我们一直以为,没有人比我们更爱孩子。

但其实,孩子更爱我们,毫无杂质的纯纯的爱。

我只是带她去游乐场开心地玩了一次,她就向我打开了心扉,让我看到她纯洁无瑕的世界,虽有抱怨,但她选择了向我倾诉,而不是紧锁心门。

这不是信任,不是爱,还能是什么?

我庆幸自己还有机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庆幸还能成为她的大朋友,没有在错的路上狂奔不止。

孩子只是借着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有着自由的思想和灵魂,独立于我们而存在。


03 为人父母,是一次修行

龙应台在《目送》中伤感地写道: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与父母,是一场越走越远的爱。

借用一句话:珍惜这一生,因为来生,我们不一定相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语成谶,除了听话和努力,我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