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由交换原理引发的写作思考

一篇文章,能够触动读者已经不易,如果能够启发读者,更是实属难得。

今天,桌友“旺仔”的一篇运用交换原理处理机场纠纷的文章不仅触动了我,更是启发了我,很感激!

文章写的事情很普通,就是机场工作人员运用交换原理处理一起旅客和工作人员争执问题。

但作者提到了一个交换原理的一个新观点,即运用“情绪认同”先来满足对方的感性脑需求,再启动理性脑,将道理说给对方。

这个观点很好的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时候,成年人道理都懂,但是在给对方讲理的时候,对方就是要“抬杠”,就是要不示弱。而这个现象背后其实就是我们人类感性脑在作祟。

此外,这个新观点也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我姐姐家小孩因为没有吃到事先被允诺的馄饨而生他妈妈气,最后在我的调节下小孩最终理解并原谅他妈妈的经历。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给小孩讲道理的缘故促使他态度转变,并且我也一直秉承“孩子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给他讲道理”的理念。但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对“给孩子要讲道理”有了补充性认知和启发。

“给孩子讲道理”其实就是一种交换原理,家长想通过讲道理“得到”孩子的听话、懂事、明是非等成长。但是,作为孩子,他们的并不具备很强的理性脑,他们更多的是被感性脑支配,这个时候,家长在交换的时候就需要用支配感性脑的“情感支持”换取小孩子理性脑的“讲道理”。

讲到这里,暂且抛开“旺仔”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单从文章本身来讲,我也认为它是一篇好文章。

为什么?

首先,它触动了我,触动点在于作者提出了一个交换原理的新知识点,即将交换原理和人脑机制联系在一起,这个是我此前没有想到的;

其次,它启发了我,因为这篇文章引发我对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联想思考,进而对这件事情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解释,并深受启发;

最后,让我对于如何更有效运用交换原理有了进一步认知。

那么,这对我们写面向读者的文章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这里,我想先说一个现状:在干货类文章出现“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开始对干货产生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时间久了,读者就产生一种“饱和”心理,开始选择性接收这类文章。也就是说,相比于头一次看到干货文章产生的强烈心里共鸣,读者对后续该领域的原创文章的“触动感”大打折扣。

那么,在理论都大同小异的信息爆炸情况下,如何“新瓶装旧酒”?

用新瓶装注入了新元素的旧酒。这对于作者是一大考验,需要作者在架构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融合前辈理论知识基础,更要锻炼自己交叉运用底层知识的能力。哪怕文章只是注入了一个新元素,也能够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启发,引发触动。

好文章更会启发并指引读者。说实话,以前处在接触干货文章有限的环境里,自己对于干货文章会表现出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但是,随着获取渠道和已有储备积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经常会产生“又是某某理论”的感觉,然后就不想继续看下去了。但是,如果获得启发,让我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那我还是会认真看下去,并由此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

好文章,不仅会触动,更会启发和指引。

你可能感兴趣的:(4.16:由交换原理引发的写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