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前段时间身边一直有人在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当自己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没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去看一看,看书名就觉得可能是一本励志的畅销书吧。

前几天去书店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就想着借回家看看吧,了解一下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

我很庆幸,我没有被自己脑海里的偏见而放弃阅读它。今天上午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本书又让我增长了新的知识。

整本书是以动物对话的方式,让人看到自我成长需要走什么样的路,也解释了心理咨询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心理咨询并不是咨询师一味的去劝诫你该怎样做,而是让咨询者自己找到内心的答案,去面对自己内心隐藏的痛苦,然后思考怎样把这痛苦化解。


在这本书中,蛤蟆先生是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庄园的主人,它是一个隐藏内心愤怒的自卑者,它曾经用夸张的语言动作和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它经常把事情搞砸,并且还做过非常不好的事情,例如偷车、和别人打架等等。

在别人看到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它内心却十分的空虚,它觉得每个人都针对它,嘲讽他,而它需要有朋友,所以它一旦做错了一些事情,就会祈求别人原谅它,而朋友原谅它以后它还会再犯。

其实,它的朋友们是真心的关心它,当看到蛤蟆先生状态十分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帮助它,最后它的朋友们给它安排到苍鹭的心理咨询室,从此开启了自我觉醒成长之路。

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感悟颇深。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苍鹭先生问道。

蛤蟆说:“我来这,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咨询师问道。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这段对话非常熟悉?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在这样做,知道别人做的事情是对自己好,自己也欣然接受。但是从未想过,这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吗?

就像苍鹭咨询师问的“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其实,这段对话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看似我们是在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其实是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生活中,如果你真的按照别人说的去做,最后出现了问题,你也会把责任推脱掉,说一句“这是某某让我做的”,话外之意就是,跟我没关系,我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而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的人往往都是怨天尤人的人,因为觉得什么都不是自己的错,所有的归因都在外部,自己永远是对的。

在《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的书中,苍鹭先生循序渐进的引导着蛤蟆先生,让它正式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蛤蟆先生很迷茫,因为他的童年没有人关心他的感受,所以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一个朋友,他曾经跟我聊天说他很抑郁,我让他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告诉我,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词语表达。

在当时,我觉得怎么可能说不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呢?表达感受的词语不就是难过、伤心、低落、愤怒或是愉悦、兴奋、激动、开心等等这些词汇吗?

我跟他也这样说了,他却说,没有人如同你一样耐心的询问过我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我内心的感受。我突然就失语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所以我强烈推荐想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来看一看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还是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

什么是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呢?就是在自我状态构成中有儿童的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

而我们经常在这三个状态中不自觉的自由切换着。

先说说儿童的自我状态是什么样。

儿童的自然型状态非常单纯,开心就哈哈笑,不开心就哭,愤怒就表达。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会发现很多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就会发展出适应大人的能力。也就是成为适应型儿童。

在适应大人的同时,他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这也就是俗话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这期间正是儿童塑造性格的重要时刻。

再说说什么是父母自我状态。

也就是说孩子会不自觉的被父母的观念和价值观影响。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某某人真是随了他爸妈”。

最后说这个成人的自我状态。

成人的自我状态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只有处在成人的状态,我们才能够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处在儿童的自我状态的时候,情绪是不稳定的,不知道哪个触发词或场景让你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的时候,只会让你感到愤怒或者伤心等等。

在这个时候,你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是如何的。而当你开启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也许开启的挑剔型父母、也许是说教型等等),不管是哪种都是用言行在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而这些东西依然不是你自己的,是从父母那里接收过来的。

所以说,只有在成人的自我状态中,我们才能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能应对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仔细剖析一下自己,确实都是在这三种状态中无意识的切换着。

既然知道了这三种自我状态,如果能有意识的让自己多处在成人的自我状态中,那么我们就会逐渐成长起来,摆脱自己浑浑噩噩的状态。

我希望所有看到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成人的自我状态,让自己稳步的向着成熟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