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周记(3.16~3.22)

先补上昨天篆书周记中的小编自书篆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五绝《独坐敬亭山》



篆刻这周临刻了一方汉粗白文印“军曲侯印”,因为用来练习的刻石,一般都是刻五面的,所以在四边都留了一些空,以便其他的石面刻印修改留一些富裕。汉白文印是以平正、浑厚为主要的特点,四字的笔画也相对比较接近,所以此印四字匀落分布。汉白文印的具体特点可以看一下我们关于汉白文印的文章。



原印是清代篆刻家钦岐的一方“心得自在”,原印的刻法,更加的不注重修饰,保留刻刀原本的痕迹,“在”字、“得”字的破边与粘连也更加自然,真有得自在的感觉。小编在篆刻的时候还是保持汉印的刻法,还是做了些修饰的,显得有些死板了。



一方“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印章,原印是小编很喜欢的清代篆刻家林皋的一方印章。林皋,字鹤田,一字鹤颠,原籍福建莆田,侨居常熟。精篆刻,且年少成名,十六岁之时所作之印便被诸多著名学者所赏识。法宗文彭,亦似沈石民,所治之印,印风精整秀雅,挺拔遒劲,疏密有致,独出栈抒,为时人所重。当时许多书画名家所用之印,皆出于其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有人称之为林派,也有将其与沈石和、汪关合称为扬州派的。

此印的布局由左至右,233排字,且两列3字的排列也不同,但是没有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反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比之笔画的距离略宽,使得大家很容易区分。全印疏密有致,特别是在几笔长竖笔画的处理上,更是使得全印在工整之余,又不失秀雅、挺拔。笔画末端的笔意的传达也是让人感觉似乎不是一方篆刻作品,而是一幅书法作品。

小编所用的是一方25mm×25mm的青田石,其中长一点的笔画刻时还比较如意,但是一些短笔的处理,是颇给小编上了一课,其难度,与所需要的专注程度都是很高的,一丝一毫都不可大意。这方印也是磨了很多次,重刻了两次,修改了很多次,依然不满意,有时间会继续好好修改一下的。那么刻这种印文文字比较小的,笔画也比较多的,小编的个人体会是,薄刃的刻刀更好,刀刃太厚太长控制的就无法精细。


再带来两方印章,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位清代篆刻家的风采。



这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印章,亦是出自林皋之手。可能是对此诗句的熟悉,所以小编一看到就十分的喜欢。刻印的过程也是比较曲折。这是小编第一次刻如此小的字和印面文字如此多的印。此印的刻治还在“知者自知仁者自爱”之前。临习了二十方汉印之后,刚刚开始临刻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所用的刻刀依然是比较厚的那种。在初刻此印的时候,细微转折之处,略微一用力,就会有崩裂,使得刻治出来的效果非常的难以接受,将小编刚刚建立的信心可以说击个粉碎。但是小编记得一句话,“那些没有使我毁灭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在重刻了十几次之后,终于找到,用薄刃刻刀,细细处理的方式,虽然还不满意,但是勉强可以与大家分享。

结合篆书的书写,成如今的一个小作品,分享给大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出《诗经郑风》,曹操的短歌行也用到过,小编还是选了早一些的版本。

原文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与印放在一起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篆书的字体,比较小,与平时所练之大字区别很大,写起来也是截然不同,如大楷与小楷的差别,不知道写了多久,写了多少次,依然在用笔用墨上很是不足。加上之前的查字,这副400mm×150mm的小作品用了20个小时也不止。还是那句尼采的名言“What does not kill me, will make me strong”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篆刻周记(3.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