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3月11日。我是一个付出、坚持、勇敢、智慧,追求幸福的人。
一本书,是爱将一百多封信连结而成,信也不再仅仅只是书信,是爱。书中内容是朴实无华的家常,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剥去华彩的外衣,书中的行行铅字是爱,是重如山的父爱,包含着父母对儿子牵挂的愁与痛。一纸家书,句句生情传意,是对爱、亲情的娓娓述说,更是对读者启迪和教育的传承。
翻开《傅雷家书》就好像翻开了过去的一段旧时光。亦师亦友的傅雷对傅聪的谆谆教导也如温润流水一般抚平人心。傅雷对儿子的生活、艺术上有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沉的父爱也融进了字里行间,使一代又一代人收获良多。
教子之道之一:做孩子的心灵挚友
在这本书中,其实最能体现傅雷的教子之道的是他与傅聪的良好关系。傅雷把傅聪当做自己的朋友,在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
傅雷在信中说过:“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于精神和灵魂执着追求的人,对于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孤独。当然,在谈傅雷为什么是傅聪的朋友时,我们要先来了解什么是“朋友”。
傅雷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父子如朋友,“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傅雷把自己的孩子看得非常平等,他有很多向孩子求助的,就比如说在艺术上面,跟孩子讲说:“你要分享给我们你的想法。可是有些艺术问题非要你自己谈不可。你不谈,你我在精神上艺术上的沟通就要中断,而在我这个孤独的环境中更要感到孤独。
除了你,没有人再和我交换音乐方面的意见。而我虽一天天的衰老,还是想多吹吹外面的风。
你小时候我们指导你,到了今日,你也不能坐视爸爸在艺术的某一部门中落后!”
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觉得特别感动,因为这提到了孩子的第二个意义——孩子是带着我前进的人。
“后喻时代”就是这样,我自己在跟女儿跟儿子相处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所处的世界跟我截然不同。
但他们会带着我走到他们的世界里,如果我没有孩子,其实我没有办法往走到那儿。
女儿告诉我如何有效利用网购节省时间,包括什么是LOGO,也都是女儿带着我认识的。
儿子让我重新用童真的眼光看世界。
他们让我更好地认识这个新时代,否则的话,我是没有机会更切实地走进这个新时代的。
教子之道之二:做孩子的人生航标
傅雷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在他与儿子的通信中,几乎没有一封不提到做人的主题。
比如说,在1954年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这一切都要使你更完满,更叫人欢喜!”他告诉儿子在待人处事的时候要注意礼节,特别是细节要特别注意。而且还指出了儿子的不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儿子建议,循循善诱,让儿子在人际交往的方面取得进步。
傅雷也教育儿子,做一个音乐家的最终目的,不是开音乐会赚钱,而是兼做一个教育家,提高他人的思想境界。“一个艺术家必须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于人有益。”与一般的望子成龙不同,傅雷就这个话题在日常通信中谈了很多,比如建议他在空闲时间多去看看博物馆、大自然,把李白,陶潜的境界实施到自己身上等。一步一步把孩子引向正道,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傅雷的这种做法,有效,也比较好接受。
傅雷在写这个家书的时候,一直有两条线。
每一次讨论艺术,他们就特别平等,但是讨论做人,傅雷就变成了爸爸,他会教育孩子。
在《傅雷家书》里面,他们的关系是在平等的朋友跟家长之间不断转换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关系。
其实我们父母是永远没有办法跟孩子成为完全平等的朋友,这很难,但《傅雷家书》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你在做人方面,其实你还是会有一个父母的想法,想要告诉孩子事实是怎么样,分享生活的经验。
但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方面,在一些孩子所擅长的方面,我们愿意倾听他的想法。愿意变成一个朋友,甚至向他请教,这也是很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他从来没有要求过回报。
他从来没说过“因为我们对你付出很多,从小是怎么培养你,让你获得今天的成就的”。
他的回忆是“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的一部分罪过”,他是在反省自己的过错。而这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其实很难。
严格地讲,傅雷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甚至在现代是会被大家批评的。
但是在傅聪的生命中,他其实还是扮演了给你教导的,给你社会规则的角色,而他的妈妈更多的扮演了这种无条件的爱。
在今天,其实我们也特别鼓励父亲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育儿里去。因为你只有一直参与在育儿,你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到了46岁,你要跟孩子学习新东西,孩子才会来理睬你。
如果你一直是缺位的状态,你突然想给孩子写信,其实孩子是没办法跟你沟通的。
所以即使是在傅聪小的时候,可能傅雷对他很严格,他很怕爸爸,但其实这个爸爸并没有缺位。最可怕的爸爸不是那个很严格的爸爸,而是一直不出现的爸爸。
那种爸爸对孩子来讲就很绝望,因为我再怎么做都不能引起你的关注,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真心希望更多的父亲参与到教育儿女的过程中间来,和孩子有一些共同的记忆。在漫长的岁月里面,我们所谓的链接,就是依靠这些记忆去串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