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艰难时刻,我们也该反思

难得看到一篇好文章,公众号:远川研究所(微信号:caijingyanjiu)由陈帅/刘芮所撰写的《谁扼住了华为:美日半导体霸权的三张牌》一文,深刻剖析了在美国不断打压华为的背景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真正被卡脖子的三个关键:设备、工具和材料,最后一切指向基础科学和教育。认真读完文章,由不得引发一些思考。

      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

我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带给中国整个社会及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的巨大红利。从国企的福利待遇到下海经商,只要认真努力的人,大多借着改革开放的顺风车攒下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不断创造新的财富。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如同我八十多岁的祖母所说:“现如今的生活搁在他们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确,成长在改革开放红利期的一代人,有幸避开了物质匮乏的年代,经历了让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互联网时代,踏入前所未有的科技时代。

当时代与个人两种力量结合之后产生裂变: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从物质匮乏迈向物质不断丰富的阶段,敢于下海经商的人伴随着市场逐渐开放积累原始资本;互联网席卷而来,具有战略眼光且有原始资本积累的强者迅速踏浪前行,创造出无数的财富神话;一个人一旦踏上时代的顺风车,实现财务自由指日可待。

然而,在当下的科技浪潮中,除了拿到科技时代的车票、资本的积累,更多的是时间和经验的沉淀。纵观国际上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几乎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和积累才铸造出今日的实力。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华为,在前二十年间有多少人知晓,现如今以5G技术问鼎世界,背后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想象与探索,多少次的成功与失败。

潮水退去,才能看见谁在裸泳。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

    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

生活整体向阳。但第一批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却有些迷茫、有些不安。有着幸福童年的他们,现如今被超高的房价、被逐渐老迈的父母以及不远的35岁职场压的甚是焦虑:因为没有钱。大多数90后的父辈积攒下的财富,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在省会或者新一线城市仅仅只够一套房的首付,一对热恋的情侣想要组成新的家庭,结婚成本几乎掏空6个荷包.....因为生活的成本不断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感在渐渐降低,于是由每个人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财务自由似乎成了安全感的唯一保障,一切向钱看齐。

金钱至上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目标,也成为这个社会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小到幼儿园入园要了解父母的背景及收入,大到高考选择专业要考虑未来是否容易实现财务自由,社会及身边的父母都在以每年能获得多少收入来判断这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无所谓这个人的理想和爱好是什么,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可以为社会贡献什么。

很多人会说即使不以财务自由为目标和评判标准,现实的生活也会让你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在这个没钱寸步难行的社会,金钱就是通过每个关卡的通行证。于是,每个人都近乎疯狂的扑向金钱,或出于生活的压力或出于人性的贪婪与懒惰。

然而,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背后,是不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助推?无论是房子、车子还是其他物质,如果不是整个社会对其定义,赋予其超越本身价值的价值,它们何尝不是一件物品?在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里,有多少是在为人性的虚荣和贪婪买单?

    不赚钱的理想都是耍流

前几天,湖南一位留守学生以全省排名第四的成绩考入北大考古专业被全网群嘲:自私、不负责任、不懂生活疾苦......各种各样的批判都指向一个问题:考古专业没钱途。抖音上更是看见一位自称XX教授的主播以苦大仇深、悲天悯人的语气“控诉”这个女生有没有想过未来父母、孩子要用钱怎么办?好在,这个女生没有因为网友的“语重心长”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定的选择了考古专业,随后是各大历史研究机构送来的寄予厚望,甚至有樊先生亲笔写信鼓励。

当我看到网友的杞人忧天其实有些怅然。她的确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辛苦打工供其读书,家庭条件很是一般,难道因为这些她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么?一位科研人员无法承受生活之重不应该是整个社会反思去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要求个人凭一己之力去承担呢?反之,考古没有钱途可言,不如金融、IT来钱多、来钱快,但如果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去金融、IT领域,考古谁来做?中国几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谁来研究、普及?还是等到日本、韩国等外国专家去研究然后说那是他们的文化瑰宝?

这些年社会人均财富不断增长,年轻人大多都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价值导向促使年轻人极力汲取名利,越来越少的人沉下心去做科学研究,终于有这样一位坚定自己的理想的优秀人才出现,社会的大浪还试图将她“拨乱反正”,实属悲哀!

        畸形的高校教育理念

任正非先生无数次强调教育和基础科学,在给主席做汇报时也谈到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

应试教育被抨击多年,K12也在结合AI、AR/VR等新技术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方式,重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如今的高校却充斥着官僚主义、利己主义、威权主义,原本育人与做科研的地方丧失了独立自由之精神。为了评职称天天想方设法发表论文申请课题,常年走穴混迹各大行业论坛,高校论坛里师哥师姐苦口婆心劝说师弟师妹放弃科研,投向金融、IT的怀抱。但愿抖音里评价北大考古女生的XX教授不是真正的高校教授,不然真可谓教育之不幸。

应用研究已经让很多人迫于各种压力放弃了,更加枯燥、看不到“希望”的基础研究在全年总研发支出中仅占5%。任正非也曾说过:“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不仅芯片,整个科技硬实力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科研人员发扬匠人精神,而这不仅需要高校的教育理念转变,更需要整个社会全方位的支持。                                               

                后记

当一位常年埋头搞科研的人不再被周围的人吐槽:书读傻了,读个博士出来还不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车,XX本科毕业公司都准备上市了,天天搞研究啥也没搞出来.....我们才算真正迈入科技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为的艰难时刻,我们也该反思)